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朗读就是发现(张婷婷)

发表日期:2017/9/29 8:44:29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张婷婷 有650位读者读过

朗读就是发现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

江宁中心小学  张婷婷

拿到一本新书,我总是喜欢先翻一翻插图,随手翻看《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这本书,先吸引我的便是一张张记录窦桂梅老师课堂教学的照片,照片中的窦桂梅老师看起来知性、优雅又亲切。早就听说过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老师,却没有机会听一听她的课。仔细阅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书中课堂实录详细清晰,让我仿佛身临窦老师的课堂,感觉窦老师就在我的身边,正用她那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的语言对我讲述语文教学中的精髓,使我受益匪浅。

窦桂梅老师常说,朗读是教师必修的基本功,朗读是再现世界的一种方式,朗读,读的是感情,更是感受。

朗读,再现文字呈现的世界

朗读是学习课文最朴素、最有用的方法。画家用图画再现世界,作家用文字再现世界,而在语文课堂上,朗读,也是一种呈现世界的方法。窦桂梅老师说:“什么样的文本,就还它什么样的味道。”比如《祖父的园子》这一课,这篇文章讲究文采,语言优美,而且极富儿童情趣,因此把它确定为朗读课很是合适。在这节课上,窦老师指导学生们用朗读再现了萧红笔下“花园”的世界,乐园的世界,朗读时,根据文章的“样样都有”“要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内容主题,运用停顿的长短、语气的变化、内容的连接等显示文章结构的变化;用不同的重音和个性的语调来突出主题,通过朗读,再现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花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更是“精神家园”,因朗读,从中感受这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世界。

朗读,就是理解与发现

朗读课题,理解语言之洗炼;朗读外貌描写,透过外貌理解人物的内心;朗读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的个性。朗读也是发现,在朗读中发现作者用字炼句的玄机;在朗读中发现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事件叙述、结构布局上的匠心。比如窦老师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带着问题的思考性朗读,有带着感悟的表达性朗读,还有带着动作的表演性朗读。学生从各自的感悟出发,体其情,拟其声,很好的完成了“理解语言,从而理解人物个性”的教学目标。

细读窦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发现她对朗读十分有热情,很多课都以朗读为主,所有关于文本解读的过程和结果,几乎都以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她的课,也因朗读而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朗读就是这么神奇,既展现了课堂上教的东西,也能发现很多课堂上还没有教的东西。

反观自己的课堂,看似每节课都进行了朗读训练,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学生“闭着眼睛”读,我也没有更深入的引导学生去理解、去发现。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老师解释不清的内容,不妨就让学生自己去朗读,去感受,去理解,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