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名师课堂感悟 姚梦丹.doc

发表日期:2017/9/30 10:35:1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姚梦丹 有604位读者读过

《听名师讲课》读后感

本书搜集了许多名师的课堂实录,着重讲到数学要有数学味要在细节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之美,是干巴巴的知识在教师的讲解中洋溢独有的迷人氛围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共同发展。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特级教师曹平《面积和面积单位》中讲到曹老师对学生只有一个要求“认真思考问题,拼命举手发言。”这样想想也对,不论我们是以何种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我们的终点只有一个在过程中培养孩子思考的习惯,以取得孩子巩固掌握知识的结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应该不断渗透影响孩子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掌握从复杂关系中抽丝剥茧出简单有效的方法。尤其是我们低年级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并不完善,因此我认为应该采用批评与鼓励并存的方式来对待学生。小学教师往往存在着鼓励不足的问题而低年级的学生往往有些盲目自信,我认为我们低年级教学可以采用三句话来进行鼓励“诚实的孩子看过来”、“聪明的孩子看过来”、“动脑的同学说出来”。每位学生都喜欢 赞美之词,我们一边夸他们一边牵引他们主动学习,以此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看了无锡名师沈晓东老师的《最小公倍数》的教学艺术赏析,我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倡导“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沈老师的这节课有别于传统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而沈老师的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小学生的课堂应是一种生活化的课堂。

小学生的学习认识是从具体到抽象和具体实践经历和体验的过程,而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纯理论的推理过程。显然,故事、寓言、童话以及具有时代性的卡通式动画等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可以吸引他们参与其中进行思索、探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沈老师没有照搬课本例题以纯数学的形式呈现,而是把数学融入身边的小故事,融入小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画之中,还数学以原型。让数学退回生活而不是把学生牵进数学。学生在游戏中也接触了数学,感知了数学的存在,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数学原来不那么单调、枯燥,数学也不再是他们眼中是我另类事物和神秘世界。要知道数学课不是知识的灌输与模仿练习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中“精彩”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从学生的角度着想,把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质疑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当让教师也绝不能放弃课堂“平等的首席”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