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有感 杨斌
发表日期:2017/9/30 14:56:4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张纯 有855位读者读过
第一次翻开《听窦桂梅老师讲新课》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些小小的震撼,这竟不是一本“长篇大论”讲语文教学法和教学经验的书,而是由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教案和各位语文教育专家们的评课组成的语文教学工具书。这让我不禁想到叶嘉莹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里面也都是先生的教育课堂实录,当时我们古代文学的学生人手一本,读得津津有味。想必大师的话语们都是相通的,这本书里也必然充满闪着光的智慧。
通读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窦桂梅老师的“大胆”,在她的课堂上有许多知识点甚至是中学阶段才会触及和理解的,可是窦老师用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将这些“高级”的知识点都能吸收理解,并做到融会贯通,这大概就是特级教师的魄力。
我们都知道,语文既好教,又不好教。好教在于大家都是中国人,学的是母语,只要认识基本的汉字,就能读、能写、能表达。语文的不好教在于汉语文学发展到今天进过多次的改革革新,从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乐府诗运动,
到以陈子昂为导引,盛唐四杰为之继,至宋之问以立体制,终定音发扬光大于李白的新体诗运动,尽斥南朝靡靡之风。再到柳宗元和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白居易和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以及由殴阳修发起,终成于苏轼的新古文运动,再斥糜丽无骨之文风。以及明之“前、后七子”发起的“诗必盛唐,文必秦汉”的运动和清之桐城派的散文运动,到最后的新文化运动。汉语文学走过风雨千年,积淀了太多历史的文化底蕴,让人为之迷醉,又处处感觉神秘。
可见想要讲语文的内涵和魅力通过简短的课题讲解传授给学生,是非常困难的,可是窦桂梅老师都能将这些深刻的汉语文学简而化之,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魅力感染学生,使之体悟语文的博大精深。
在她的12篇教学案例和评课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不遇中有遇—感受《游园不值》中的哲学意味》这一篇教案,窦老师在里面设计的一些知识点甚至我是在研究生课堂里才听过的,而她“毫不避讳”,大胆采用,正是她这样对语文学科知识的准确掌握,才能将一首只有28个字的古诗讲解的如此生动和深刻。我同样赞同孙绍振教授的评课,“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线生机。”大胆试想,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领域里都是像窦老师这样的专业型老师,那么语文教育的光明未来必然会早日到来。
看到这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课堂,很多时候都是“前怕狼后怕虎”,在课堂上想要给孩子们多讲一点“深”一些的知识,但是又怕他们听不懂。有时候讲了,一旦孩子们提出疑问,又以“以后我们还会再讲到......”来搪塞过去,这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表现,我不禁为自己的敷衍感到汗颜。
如今,通读了窦桂梅老师的书后,心里不禁有了些底气,原来基础语文教学也能这么“高端”,不要害怕孩子们听不懂,要勇于创新尝试,要相信孩子们会给我们一个有勇气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