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心得体会 方少兰

发表日期:2017/10/11 17:20:1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程杰 有642位读者读过

今年暑假,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这本书,感触很多,很有启发。我发现我对我的教育教学,我的班级管理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王晓春老师的这本《给教师一件“新武器”----教育诊疗》分上下篇,两大部分。上篇是概括介绍教育诊疗技术与“心灵档案”,下篇是使用“心灵档案”进行教育诊疗的案例。下篇又分三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单个学生诊疗的案例,第二部分是对学生群体进行诊疗的案例,第三部分是教师自我诊疗的案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提到了通过建立学生“心灵档案”来做教育诊疗,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心灵档案建立有五种手段:画心中的果树,画全家福,画“五项图”,回忆早期记忆,词语联想。而心灵档案的建立可以应用在班集体建设方面,学习方面,问题生诊疗、家校协调,以及教师了解自我。这些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方法对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切实可行,提供了让我们走进学生心灵,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方法指引。

通过五项图,回忆早期记忆,词语联想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社会关系,心理认知以及家庭成员关系。这样,我们对学生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我们的教育措施和手段才会更符合学生的需要,更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也能使我们了解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站在教育者的高度,给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合理的干预,从而更利于学校教育的开展,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走进了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所以王老师的书里提供的教育疗法是真正给了我们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认真学习教育疗法,掌握其实施的方法与原理,灵活的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当掌握了其中的精髓,我们的工作开展也能得心应手了。 

本书作者以幽默的语言发人深省,他说出了不同的教育观点,告诉老师不要以自我为中心,想当然的给孩子一些什么,而要关注孩子的真正需要。也不要按照固定的思路模式进行教学,要学会创新,特别喜欢这句话:“教育只要一封闭,必然枯萎,因为教育本身缺乏原创性,离开了其他学科的“输入”和滋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就会变成重复机械动作的“教育技工”,“教育护士”。”所以,我们再学习别人的教学模式时,不要照搬,而要自己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独特的,适合自己的一套模式,别出心裁,这样孩子们才会喜欢上你的活动。

读书至此,感慨系之,这本好书我还要继续好好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