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教育其实就是因材施教(林雨晴)
发表日期:2017/10/16 10:22:3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林雨晴 有627位读者读过
教育其实就是因材施教
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对于我而言,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会让我和孩子获得更多的益处。因为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同的,他们需要个别对待和教育。所以,对于赞科夫先生的话我是非常赞同的。
世上没有蠢孩子
刚开始见到这个小男孩的时候,不由得让我的眉头一皱,他大大的脑袋,两眼无神,外表也是邋里邋遢,说话和行动一样迟缓……
我暗自叹气,这次,班级里又多了一个“麻烦鬼了”,因为从他的外表和表现我能看出来,这个孩子的行为能力与蒸香肠孩子的差距。
果不其然,小男孩的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都不是很好,作业常常拖沓完成不了,有适合甚至不交作业,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他的自我约束也是问题,通常不能很自觉的完成班级任务和其他简单的任务,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也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孩子是一个很乖的宝宝,非常听话,记得他的一句话:“老师,我也在想学好,就是记住老师讲的东西……”然后一脸忧伤的看着我。这让我觉得他还有救,至少从他的这句话里,让我觉得,他还有可能变好,所以我决定用对待其他普通孩子不一样的方法去改变他。
于是就在这一天,我和这个大头宝宝的“长久性战争”就开始了。
孩子在校的每一天,我都会抽时间来给他开小灶,耐心的给他补习。刚开始,这孩子有些抵触,接受的时间仍然很长。于是我就用各种手段让他喜欢学习,而结果也是让我有些灰心。虽然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可是,大头宝宝的这根铁杵大概是不锈钢做的,因为这么多的努力却根本看不见一点点成效。我有些失望和灰心,觉得坚持下去结果也不一定就是我想看到的。可是转念一想,如果我真放任他不管,他就真的“废了”。
后来痛定思痛,我决定改变战略对付他,重新在制定一份计划吧。每天用恩威并重的方法给他补差,学得好的就鼓励他,有时是语言鼓励,有时是物质鼓励。表现不好的时候,我就让他迟五分钟放学,对于恋家心重的他来说,这五分钟看着别人都走了最难熬。于是为了我的奖励,为了准时回家,他的表现开始越来越好,作业也能完成,即使他仍然用了很多时间去做。后来,他能够独立完成作业,也能独立读课文,不需要别人的督促也能自己预习新课。
慢慢的,他开始融入班集体,不再像之前那样,因为他的不同而被其他同学嘲笑和排挤。她开朗的性格也让他拥有了几个好朋友,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这些让我觉得自己的坚持和他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荀子在《劝学》里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大头宝宝在我的督促下,开始一点点转变,从原先的邋里邋遢,懂得了爱干净,从写作业困难,到学会完成任务!这些小改变都让我觉得欣喜,最让我激动的是,孩子期末考试考了满分,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茧儿化蝶,大头宝宝的蜕变让我觉得惊艳,也让身为人师的我对自己这次特别的教育方法充满了成就感……
世上没有怪孩子
有人说:倔强是一种个性,是一个人的性格的张扬。但是,过于倔强就不是个性上的亮点,而是固执和执拗。
接触一年级孩子以来,形形色色的孩子我都已经接触到了。但对于性格执拗的孩子,我还是觉得有些束手无措。在这里,我们尚且将我们班里这个特殊的小孩子称作小倔强,之所以称他为小倔强,是因为我把他的过于执拗定义为倔强,因为我要把他的过于执拗变成闪着光的小倔强。
“给我放下!”
“滚开!”
“我就要这么写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知道,小倔强要爆发了。走进班级,我就看见他手拿着笔,把学习委员推倒在地,怒气冲冲地看着学习委员,似乎随时都要打过去一样。我走过去询问情况,原来是因为学习委员在纠正他写字姿势,但是他执拗地认为自己的姿势是对的,于是两人起了冲突,一气之下,他便把学习委员推倒在地。
了解完情况之后,我开始慢慢的引导和佐证他的错误。他看向我,和我说:“老师,我知道我不该对学习委员那么坏,可我不想道歉,因为我写字姿势没有错”。“不,你错了,握笔姿势不对的,老师示范给你看。”接着我坐得端正,用正确的握笔姿势在一张白纸上写出了他的名字。我告诉他,“你知道吗?在老师眼里,你一直都是最棒的!可是很多时候,你都因为自己太过于自我,伤害了很多人。老师觉得你坚持自己是好的,但有时候要能接受一下别人的建议就好了。”小倔强看着我,似懂非懂,然后不情愿的回班级给学习委员道了歉。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跟在小倔强后面,让他收敛脾气,让他改掉执拗,跟着他一起成长,陪着他慢慢进步……
渐渐地,他越来越合群,越来越谦卑,他还是那个小倔强,但是只是在学习上倔强。他变得更好,他改掉执拗,这些跟他的小“倔强”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这个孩子我并没有相对其他孩子那样严厉的批评他,或者束缚他的自由,我用了另一种耐心的教育方式,不急不躁的在用我的爱去感化他。
世上没有自卑的孩子
“发现、接纳、理解、尊重、相信孩子,以及必有的平等和有效的沟通,可以塑造自信满满的孩子。”这是日本的白滨洋征著作的《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提到的话。
它告诉我一个不朽的真理,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骄傲。 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并相信孩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016年的三月,学校就举行了诗歌比赛,每个班2个节目。刚开学还没有一个月,我想为班级取得一个好的荣誉作为开始。我认真地挑选着能够上台表演的孩子,每个孩子积极地表现自己,希望自己被选上。看着他们水汪汪的大眼睛,我十分高兴。千挑万选,人选最总定下来了。
我们开始一遍一遍的排练。那是第三天的上午,我在班级说了一句话:“有哪位钢琴考过级的,可以为节目配一个音乐,让我们的节目更加精彩。”刚说完,她立即就冲到了我的面前。“老师,我会,我会——”其实,我是抱着试试的态度,毕竟2年级的孩子不太可能会有一手好的钢琴演奏。“哦,那你就试试吧。回去练习一首短曲,我们比赛时再加上去。”“好——”她的小样子是如此的自信。
她连续几个下课都跑到我的跟前,“老师,我该选什么曲子呢?”“老师,要弹多长时间的,我不知道怎么做”……我心里很火,还有这么多课堂作业没有及时批改,正忙得不可开焦呢。“哎,孩子呀!你自己决定就好,多练练,都可以的。”我敷衍的回答。
时间像箭一样飞快流逝。比赛的前一天,我通知孩子们准备服装。每一个细节都想到了,唯独忘了她,忘了她的钢琴曲。
第二天早上,她跑来我的跟前,皱着眉头,泪眼汪汪的说:“老师,我脚疼,好疼。”我看了眼她的脚,穿了一双闪亮亮的小高跟鞋,很漂亮。可是,当时我一点也不这么觉得。“下次不要穿高跟鞋,就不会脚疼了。”说完就去为比赛的孩子整理服装了。比赛要开始了,我们做最后一次排练,我依旧没有想起她。排练完,我很满意,准备回教室。她再一次走到我跟前委屈的说:“老师,我还没表演呢?”我愣住了,想了半天才想起来还有钢琴曲被我遗忘了。“那好,老师给你一次表演的机会。”我依旧没报太大希望。排练再一次开始,轻快的钢琴声缓缓流出,十分悦耳。掌声响起,我惊呆了!看着她一跛一跛的走下台,我后悔,我自责,我无地自容。
看着她坚持参加比赛的身影,泪水浸湿了我的双眼。比赛结束了,我走到她的跟前:“早上,没有在意你,对不起。你的钢琴声很悦耳,非常棒!孩子,我以你为傲。还有鞋子很漂亮。”我摸摸她的头说道。她笑了,笑得很开心,也很害羞。
有时,孩子需要的只是一次来自老师的肯定与鼓励 。也许对于这种天生胆小羞涩的孩子,在普通之中被淹没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与更多的爱和关注,用属于他们的沟通方式去教育他们,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看见他们的闪光点。
因材施教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们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见他们的成长,能看见他们与众不同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