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校园资讯 >>校园快讯 >>阅览文章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江宁中心小学青年教师“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

发表日期:2017/12/1 9:14:0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马勇 有3131位读者读过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江宁中心小学青年教师“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

2017年11月28日下午,江宁中心小学青年发展班对全体青年教师进行了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

活动共分两个流程。首先,马勇校长对举办此次活动的原因与意义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教育和园艺本来就是相通的,教师应该像园丁照顾花草一样去呵护学生,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美。每一棵小草都是小花儿,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绽放出她的美丽。我们不能只种植那些又高又大,很会开出艳丽花朵的植物,我们还得精心呵护那些矮小甚至有些丑陋,却默默无闻生长在地球一隅的小生命。因为他们的存在,才点缀着世界的精彩,丰富着生命的多样,维系着整个生态的平衡。我们都在共同寻找着最自然的美,都在用心呵护着每一个生命最适当的成长,等待着她们最精彩的绽放。

接着,来自台湾的Hank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植物,如兔脚草、卷柏、凤尾蕨等绿植,并且教大家如何制作苔玉球。所有教师兴致勃勃地学会了制作方法,并且激动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以记录下这美丽的收获,珍藏这美妙的瞬间。

此次“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活动旨在引导青年教师在生活中能“向上、向美”,也启发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此以陶冶我们的精神情操,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也更多从业务之外得到教育的启发,增强工作的激情与智慧,培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每位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一定会常有一颗去发现美的心。

(供稿:周芸)

C:\Users\my\Desktop\mmexport1512087863784.jpg

 

C:\Users\my\Desktop\IMG_20171128_155321.jpgC:\Users\my\Desktop\mmexport1512087641818.jpgC:\Users\my\Desktop\IMG_20171128_155753_副本.jpgC:\Users\my\Desktop\IMG_20171128_160724.jpgC:\Users\my\Desktop\IMG_20171128_160707.jpg

 

 

活动中,青年学员们全心投入,用心体验,欢乐开怀,活动后大家感触丰富,写下曼妙的文字,记录下那些美妙瞬间和灵动的情趣。

整理学员们的感悟,以飨大家。

 

 

做个有感情的“园丁”

昨天的发展班“园艺与教育”主题例会,一位台湾来的园艺老师给我们开展了一次插画活动,整个活动趣味十足,充满热情。园艺老师的细心指导,时刻提醒,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状态里感到轻松和愉悦。

在教育的长河里我们经常能听到,园丁和老师有诸多的相同美德:园丁默默照料那些植物,留给别人一路的香绿,老师在校园里培育学生,留给大家的是知识与技能,一直如此下去,园丁的工作是周而复始干的是一样的事,老师也是如此,单调没有变化,别人也不会记得多少。于是又有人说“园丁”的工作属于一种“园林艺术”,是机械化的修修剪剪,哪个枝条需要修剪,快刀剪掉就行了,不用作深刻细腻的思想工作,更不用从心理上进行疏导。如果教师也如这般园丁,岂不是完全失去了教育的人性化。而昨天的活动让我感觉作为一名园艺工作者对待从事教师岗位的我们如此耐心,关系每一位“学生”,作为学生的我们学习兴趣高昂,遇到困难敢于寻求帮助。当我们在装换到教师的身份我们又是怎么对待我们的学生呢?所以我想说作为一名教师,我想做一个有感情的“园丁”。不对个性学生无情修理,不对另类学生严厉斥责,不对“问题学生”冷漠对待,遵循孩子内在的生命法则,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给学生更多的平等,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开放,更多的陪伴,让孩子得到和谐、快乐的发展。

——王婷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英国诗人Siegfried Sassoon在《In me, past, present, futuremeet》中写下“In me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我国诗人余光中先生将其翻译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拿这句话来形容我参与这次青年发展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的感受最为贴切。

从事教育的女性大多身体不太好,其根源大抵是日常“发火”。孩子们的日常错误,都能引起我的“怒火”,渐渐地我成了“母老虎”,一点就着。其实成长中是孩子们才是最美的风景,比起他们的父母,我们陪伴他们成长的时间更长,给予他们的影响更多。他们是我身边细小的蔷薇,开得小心翼翼,开得无忧无虑。

我今天看到那么多新鲜的绿植,一下子就想起我的孩子们,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蓬勃鲜艳的生长呢?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操作,生怕损坏了我的绿植们。再回想我平日对孩子们的教育,不免有些羞愧。

我应当再爱的更细腻些,再爱得更温柔些,不断靠近美好,不要惊落了花蕊上的晨露。

——杨斌

 

 

本周二下午,青年发展班开展了一次令人难忘的培训,主题是“花艺与教育”。我本身也是个爱花之人,办公室每周都会采购一束鲜花自己回来插,植物对于我来说像是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与正能量,所以当我听闻马校为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培训机会时,就无比期待。那天我早早的到了教室,发现没有鲜花,每个桌子上都放了苔藓和绿植,其实是有一点小失望的,觉得这两样东西都组合成什么作品呢?为我们授课的是一位来自台湾的HANK老师,他看起来是一个很耐心、很细心的人,他仔细的为我们介绍今天教室里带来了几种植物,这几种植物说实话平时我们很容易“视而不见”,认为他们是鲜花的陪衬,直到马校谈到:“因为他们的存在,才点缀着世界的精彩,丰富着生命的多样,维系着整个生态的平衡。我们都在共同寻找着最自然的美,都在用心呵护着每一个生命最适当的成长,等待着她们最精彩的绽放。”

那节课,我们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都完成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品,我将它带回办公室,挂在花瓶旁,那一刻我觉得它丝毫不比鲜花逊色,两天过去了,鲜花逐渐在凋谢,但我惊喜地发现,这株绿植好像比带回来那天长得更丰满些,文心兰也似乎含苞待放一般。联系到我们的教育,我想到那些在班级中默默无闻的孩子,反省自己带了一年多的孩子有的竟还喊不上名字,尽管我知道他们不差。为什么他们在我的课上不爱举手呢?是我忽略了他们吗?趁这两天机会,我瞄准了一个从来不“冒头”的学生重点解决,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刻意留意到他的反应,好像在神游,该举手的地方从不举手,于是我那节课点了他三次回答问题和表演,让他不得不注意力集中:第二次课,他似乎能跟得上我的节奏了,但还是没举手,于是我又不停的点他回答问题,并且给予他肯定与表扬,我能感觉到他认真听了;今天上午的第三次课,我意外地发现, 他每次都主动举起了自己的手,我很欣慰,我的关注得到了回应,于是下课后我把他留下来,我问他为什么之前他不喜欢举手,他说以前他觉得我的课听不懂,他举手我也从不叫他,所以后来干脆就不听了。但这几次课我总是表扬他,让他发现原来音乐课这么有意思,一点也不难。我想象他这样的孩子,我带了几个班级中应该还有很多,也许没有那么多精力用这种方法让每个孩子爱上“举手”,但我会尽力,让每一朵小花开放,无论此刻的它是否已经绽放。

 ——吴苏悦

 

 

都常把教育工作者比作园丁,想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此次培训学习时,这样一句话进入我的心里。“我们不能只种植那些又高又大,很会开出鲜艳花朵的植物,我们还需要照顾,甚至去精心呵护那些看上去矮小,丑陋,生长存在感极低的植物”是的,这两种植物都生长在同一个园圃里,都有同一位园丁照管,可是事实是,常常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也许花朵的鲜艳多彩会很轻易地就盖过了小草青苔的碧绿芬芳,使得我们这些园丁主观或客观上就偏向了其中一方。虽然可能也知道,有的孩子会是“大器晚成”的那一种,但作为园丁的我们平时似乎不怎么喜欢这样的植物。此次学习,给我提了一个醒,教师是园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芥菜的种子原是肉眼不能见,但长成后却比许多的植物都大,甚至飞鸟都可以栖息。愿我们的园圃里每一种植物都在园丁精心栽培下,都可以茁壮成长。

——徐学飞

 

 

教育和花艺实则是相通的,就像我们制作的苔藓和蕨类,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是却没人去欣赏他的美,但是在园艺师的眼中,它们与那些绽放的花儿一样是美的。就像我们面对的那些后进生,往往我们只是批评和指责,但却忘了发现他们的闪光处!

——钱晶

 

 

“花花草草”,花草这个词通常会被我们连用,但是,很多人却只看到了花的鲜艳,而没有注意到草的可人。“没有小草的衬托,哪来鲜花的娇嫩”,由此可见,小草和鲜花同等重要。孩子们又何尝不是这娇嫩的鲜花、可人的小草呢!区别只在于他们不是为了衬托谁,而是在不同方面显现着他们的特长,绽放着他们的光彩。有的孩子天性活泼,善于交际;有的孩子懂得倾听,沉稳朴实;还有的孩子大胆豪放,敢于尝试......你能说他们谁比谁弱,谁不如谁吗?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可不能犯那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错啊!

    ——李明欢

 

 

学生就像花草,教师就像园丁,你用心的打理,他们就会变得井井有条,你用心的浇灌,就会绽放惊人的美丽。你疏于打理,他们就会想田间的杂草一样,杂乱无章。你放任自流,他们就会漫无目的,混乱无序。

——汪国正

 

 

修剪花花草草的过程中,需要很多耐心、想象力、审美能力。这些花花草草,就像我们也像孩子,每一棵蕨类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长处,将他们的优势更好的体现出来,而不是把所有的植物都修剪成同一个听话的模样。

——张茹婷

 

 

我们经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学生就像花匠手中的花草,如果花匠不用心栽培、施肥和修剪,它们就会长得参差不齐,毫无美感。学生也是一样的,如果教师能用心栽培、关心爱护他们,用美好的眼光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也会成长为像花草一样美好的人儿。

——魏婷

 

 

上班这一年多时间以来,我参加了许多培训,讲座、展示课、研讨会……基本都是比较传统的典型培训。这次的“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对我来说很特别。我一向在动手这方面能力不足,开始还有点担心,却没想到制作苔玉球如此简单。一两盆简单的绿植,在我的手下竟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看来,凡事要不畏难,才能用更好的心态去做好。   

——周芸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发现,美,无处不在。鲜花,姹紫嫣红,多姿多彩,你会极其容易发现它的美。正如班里的优等生,她们成绩优异,乖巧懂事,是老师的得力小能手,与他们相处如同收到鲜花一样欢喜。而那些并不常见的植物正如班级里的后进生一样,默默无闻地存在着。黑格尔说过:“存在即合理。”世上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我们对美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希望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

——潘雪梅

 

 

花花草草,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而花艺能让人学会创造,学会释放压力。一次笨拙的学艺,但仍然乐在其中,而作为现在的我就缺少了这一刻的安静,经常都在忙碌的奔跑,总要学会慢点去思考人生。

——孙金花

 

 

最近流行一个词“匠人匠心”,作为一名“教书匠”,明显感觉自己还没参悟到“匠心”,直到今天,马校为我们精心安排了一场园艺课,于我们这些学员来说,他真的做到了“匠心”。今天是我第一次怀着无比轻松愉悦的心情来到公开课教室,开心地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爬五楼,连带脚步都变得轻松。一进教室,满眼绿色,早已有比我更激动的学员们就坐,大家的脸都粉扑扑的,毫不夸张,我从大家的脸上看到了时下流行的“少女心”。更奇妙的是,马校居然请来了一位说话软糯糯的台湾小哥,从他身上,我似乎领悟到了“匠心”,轻柔的话语,对待植物的小心呵护,这不就像教师对待孩子一样吗?对待学生,要小心呵护,静静等待花开,对植物的养护过程,就像教师等待孩子成长的过程,耐心,捧着,宠着,呵护着,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这节园艺课了,因为我们,也是一名园丁呀。我的脾气特别急躁,对待孩子的错误经常“声高八斗”,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实在不是一位好园丁,我要做一位心态平和的园丁,静待花开,静待蝴蝶的到来。

——崔潇宵

 

 

脸红是“美”的颜色

美存在于自然生长的东西之内,这些自然的东西不携带任何记号或是讯息。不论是处在阴暗地带的事物,还是一块枯败脱落的树皮,还是那些规则或不规则的石头,在爱美人眼里,都是可创造的。谁用全身心去执着地寻求美,美就会悄悄地飞进他的心扉。

学生的美亦是如此。上帝将他带到人间,总会给它与众不同的特点。作为一名教师,用发展的眼光,发现他们或多或少无处安放的美,用心去欣赏,多一分肯定,少一份责备,多一些赞许,少一些批评,换一个角度,做一个真正的欣赏者。

——徐佩

 

 

人们常说:“教师是那辛勤的园丁,而学生是那美丽的花朵。”可是通过这次园艺活动,我认识到学生往往不都是花朵,他们更多的是不起眼的小草,甚至是只能贴着墙边的蕨类,但是,身为一名老师,我们需要做到用心呵护每一位学生,不因他的“美丽”而过于偏爱,也不因他的“丑陋”而直接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绽放出独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灿烂。

——程杰

 

 

园艺师是美化城市的绿色使者,园艺是一门艺术,教育也是一门艺术。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门艺术,以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我们认真钻研业务,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则要求每一位教师能遵循美的规律,按照教学艺术的本质来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即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图像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克服那种呆板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情的教学弊端,从而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曹杰

 

 

昨天有一位台湾的老师来到我们学校给我们学校的青年发展班学员上一届园艺课,而我:没去!与其说这是一篇感言,不如说是一篇后悔录。

看着同事们都晒出图片和自己的作品,我后悔莫及。而我这个时候在弹性离校,本来和魏老师商量过她来帮我去弹性离校,后来她因为临时有事,我不得不自己去,于是我错过了台湾老师这节精彩的园艺课。

从各位同事的图片中我看到,这节园艺课相当精彩,看到帅老师那萌萌的字体,心都快要被融化掉了。制作的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如:麻神、树皮。在老师的设计下就可以变成非常文艺的盆景。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小看任何一个渺小的事物,因为他身上所释放出的能量可能是无限大的。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学会善待生活中的每样东西、每个人,要用不一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

——马燕

 

 

花儿如此美

2017年11月29日,下午四点,我送走学生回家后,深深的吐了一口气,疲惫和压力,随着学生挨个被牵走时而渐渐消散。

我转身回办公室的路上,揉揉紧吧着的太阳穴,刚想坐下的时候才恍然想起今天有园艺培训。我顶着最后一口气,直接爬上五楼,然后一屁股坐在板凳上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有时候,只需要一眼,你就会知道眼前的是风景还是梦魇。桌子上摆着一盆植物和一些海藻,一把剪刀,一捆绿色的线……这些新奇的小玩意瞬间引燃了我的热情。前面讲台上是一位戴着米色休闲帽的台湾小哥哥,他用温柔的台湾腔给我们讲解这节课的目的和流程,温柔的嗓音,也是让人能够感受到植物的魅力。

最后拿到的,不一定就是不爱的。我向来不爱往前蹭,躲在讲台的角落里听着小哥哥在介绍讲台上的植物。大家津津有味的听着,每一个人都放下了教师的身份,像个孩子一样充满好奇的看着眼亲的一切,那一刻,他们比花儿还美,那是一种回到幼儿时的天真和新奇。最后,大家在挑选自己的花儿的时候,我一个人站在角落等着他们挑选完毕,我再去挑,我眼光落在红色的紫椒草上,我以为最后肯定等不到它了,但没有想到,它就像在等我一样,静静地等着人群消散,落在我的手心上。

丝线缠绕的不是植物,是我凌乱的心绪。园艺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温柔的教我们如何去制作好看的悬挂盆栽,他告诉我们要好好的进行交叉缠线,这样植物才能稳稳固定。一向被父母娇宠的我,从未拿过半根针线,此刻我却拿着线,有条不紊的缠绕起来,小姐姐不停地夸我做的好,小哥哥时不时走过来耐心的告诉我怎样缠的更漂亮。我就像个孩子,学习着新东西,把压力的疲惫抛之脑后,原来生活并没有想象的可怕,它一直都很美好,只不过我们没有真正睁开眼睛去寻找。

这次体验让我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别样美,在乏善可陈的生活和工作里,我们还能拥有更多的快乐。就像我们亲手制作的那盆花,它鲜艳美丽,就像我举起它,让和蔼的前辈帮我拍照时,露出的像花儿一样娇羞纯粹的笑脸一样“美”。

——孙丽丽

 

 

这次培训是由马校长主持的,来自台湾的花艺老师教授我们如何在没有盆子的情况下养殖花木。这是我首次接触在树皮上种植花草,对此我感到非常新奇,老师给了一盆文心兰,我自己又搭配了一盆绿地球。我终于明白了,在没有盆子等外物的支持下我们也能体会种植的乐趣。这个道理也同样可以用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应勇于打破界限,或许当我们冲破思维界限时会得到不一样的感受。

——姚梦丹

 

 

   昨天下午参加了学校的花艺培训,感受到了美的存在。美的存在不是只有鲜艳的玫瑰,艳丽的牡丹,芬芳的百合,还有这样静静地长在角落里、随处可见的苔藓和蕨类植物。虽然它们没有大团的花朵和鲜艳的颜色,但那一抹绿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中有了一丝宁静。制作花艺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放松,自我欣赏的过程。让我们多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身边的美。                                        

——付婉莹

 

 

做任何事都需要耐心与细心。花艺是这样,在动手制作时,需要自己的耐心将绿植用棉线缠绕成球,而在创作时构图时,则需发挥灵感细心的将绿植的位置进行调整,组合成满意的作品。教我们制作的这个老师,在讲授时耐心讲解,个别指导,细心观察我们得需要。而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是需要耐心与细心,耐心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尽管有些学生太过调皮,不尽如人意,但我们仍得耐心对待。我们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秀的一面。

——周雨翩

 

 

有人赞美那拥有华丽外表的花朵,也有人赞美那高大挺拔的树木,而我却要赞美那平凡、极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世界少了那一抹绿色,我想不会完美。在教育中亦是如此,一个班级中总是会有乖巧的学生,也会有调皮的学生,但试想少了那些调皮的学生,班级就会缺了一份活力,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睛去欣赏他们。平时不光要夸赞优秀的学生,还要发现那些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去夸赞激励他们,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

——施玉结

 

 

花艺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艺术。插花艺术可谓是无边无际的,她给人以无限的魅力,人们在制作与欣赏的同时,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促使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向往。

——陈志伟

 

 

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花艺的培训,并且告诉我们教学生就和照顾花草一样,我觉得很有道理。小学时期,我们就学习过一个比喻句,把学生比作花朵,把老师比作园丁,说明二者之间肯定是有共通之处的。所以对待学生我们应该要有耐心,就像照顾花草,要呵护,要常给他浇水(教授新知),常给他剪枝(改正孩子身上的缺点)。要看到每一棵花草的优点,即使是一棵再不起眼的小草,只要你给它放对了地方,它也是不可或缺的。花圃里面只有鲜花没有绿叶的话应该也不会好看吧,所以如同花草,每个孩子都是不可或缺的,即使一个孩子成绩再不好,可他可能画画得好,可能他的体育很好,那么这些孩子在艺术节或体育节时就是最亮眼的。

我想起上学期,我们班上有一个叫做小玲的女孩,她平时很懒散,总是懒洋洋的瘫坐在位子上,作业完成的也很不及时,所以我对她的印象很不好。直到学校要举办艺术节,不知听谁说了一句小玲的魔方转的很棒,我开始不信,就喊她到我面前转给我看,结果大跌眼镜,所以我决定让她参与艺术节选拔。自从我在课上当面表扬小玲的魔方转的好,下课后同学们纷纷找她学习怎么转魔方,她再也不懒洋洋的坐着了,上课也比以前专心了。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就如同花草,但是只要找到他们最合适的摆放位置,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

——丁文晨

 

 

28日,马校给年轻教师们安排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花艺课,很荣幸我是其中的一份子。

说是课堂,其实更像温馨的“茶话会”,温和的台湾园艺师给我们每人一盆香兰和自选植物后开始教授如何制作花艺作品,丝线的缠绕、精选的造型、耐心的指导以及最后欢乐的合影,在场的每一位的笑意都从唇间蔓到了心间。花艺是在装饰生活的美,我们也需要懂得装点美丽的心情。制作过程中的缠缠绕绕,修修剪剪,最终促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我们在生活中何尝不是被很多琐事所缠绕,真的需要在这些缠绕中懂得塑造、修剪出一个更美丽的自己,让自己也成为生活的装点。

—— 张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养花和育人一样,会在不经意的一瞬间给自己带来惊喜。精心养花,护花,把花当作生命的一部分,从中领悟生命的真谛。看似简单,却孕育着深深的哲理,把花养成最美的样子并不是目的,而是养花的过程,我们会发现,陪伴我们的不是结果,而是这个过程。教育孩子就像养花,精心去养护他们,伴随我们的是他们成长的一点一滴,这个就是我们育人的根本。

——胡梦婷

 

 

教育之于人类的心灵,正如园艺栽培之于土地

刚巧看到这句话,觉得太适合今天培训的主题“花艺与教育”,正如花草的成长需要依附于土壤,足够的营养才能让花草茁壮的成长。而我们的教育也不是凭空就有的,好的教育需要你有一颗向上的、纯真的心灵,就像绿植带给人的一种舒适的感觉,你有爱心那么它将会生机勃勃的生长,教育也是一样的,一个有爱的人她教育出来的知识也一定是美好的!

——蔡燕萍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如此,教育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以成绩来衡量每一位学生,应该要发现他们的长处,就如我们班有位小男生,他虽然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每次看到他的作业都会令我赏心悦目。想起了之前社会实践中,有位小男生他虽然平时在学习上表现不怎样,但是在生活中我觉得他应该是个“小绅士”,他看到我拎着东西,主动对我说,老师我帮你拎吧。他自己也背着书包,我就问他累不累,他说没关系,不累!所以我们不能仅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品行,我们在教育学生方面也不能仅仅授之以鱼,而是要让他们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所以我们都应该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样你会觉得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要做到对所有学生都能诲人不倦,教育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资质,能力等情况不同,面对接受能力和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有足够的爱心加上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你会发现在知识的海洋里,你会发现所有的孩子都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因为心中有爱,我们才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内心深处爱班里的每一位孩子,你会发现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是那么富有意义。

——杨悦

 

 

默默等待

学校帮我们请了一位园艺老师来教授我们如何用植物装饰我们生活的空间,对于我这个急性子而言,是一个莫大的挑战。当我将一小株绿色的植物拿在手里时就,觉得它真是很不起眼。但是,经过我慢慢地缠线,装饰,发现它即使刚开始时不漂亮,不起眼,但最后却能够惊艳到我。这不如我们的教学一样吗?有些学生可能刚开始时,他并不是很出色,他可能就是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地听我上课。但是,只要我们愿意默默地等待,耐下性子来,付出我们的心血,总有一天,他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刘霞

 

 

每一棵小草都是小花儿

本周二下午,青年发展班对全体青年教师进行了题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来自台湾的Hank老师向大家介绍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的植物,并且教大家如何制作苔玉球。

看着这些不规则的苔藓和脱落的树皮,在老师们的手中最后变成了可爱的艺术品。我不禁想到自己的学生,班里有一个孩子,个头最高,做事却最慢。每天的作业总是催了又催,考试时不站在他身边,他就开始玩文具;排路队时他也总是跟不上,边走边东张西望,有时甚至拖到了后面班级的队伍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烂泥扶不上墙”的孩子,我却发现他非常喜爱画画,每次有绘画比赛,他都很积极,也经常带自己的作品给我布置教室,我总和他说:“如果你学习也能像画画这样积极,那该多好呀!”由于他做事拖拉,经常放学最后一个走,我也因此和他家长接触较多,每天放学都是他的奶奶带着小妹妹来接他,他很孝顺,自己背着书包,还要帮奶奶抱妹妹,他说奶奶每天很辛苦,不想让奶奶太累。

教师应该像园丁照顾花草一样去呵护学生,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美。每一棵小草都是小花儿,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绽放出她的美丽。我们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优秀的孩子,也要关注那些可能学习吃力,但却有其它特长及优点的学生。

——张婷婷

 

 

培育之路,静待花开

工作以来,学校大大小小的培训参加过不少,论文、硬笔书法……园艺培训倒是头一次。都说教师就像是园丁,培育着祖国的花朵。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余,来一次花草种植设计,也是一种特别的放松和享受。

其实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各种技能充实自己。当今的教师不仅仅是会教书的教书匠,还要有一些技能傍身才能胜任各种不同的工作。比如我们英语学科,要会唱会跳,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设计出精美的板书,有一定的电脑技术能制作出精彩的课件……作为班主任更是如此,德、智、体、美、劳必须得全面发展才行啊。自己亲手精心设计制作的花草不正是体现出每位教师的美育吗。

把自己亲手种植的花草放在办公室,不仅为办公室增添了一丝绿色和生机,更能让我们细细地观察,期待着它的一点点变化,静待花开。正如我们的学生,每天的陪伴与教育,看着他们在一点点地长大和不断地进步,不禁会心生喜悦,满满成就感。

教育就如培育植物一般,重要的是过程,好的结果是喜悦,也要做好心理准备他们可能会良莠不齐,但是只要自己精心呵护,努力付出,相信好的结果会占大多数。

——缪丹妮

 

 

我陪你像草一样生长

提到花草,大多数人注意到前者,可能是花儿的色彩艳丽吧,我也是一个爱花的女子,春追桃,夏忆莲,秋赏菊,冬赞梅;温暖的江南,每月都会有花竞相开放,让我魂牵梦绕。周末得空带孩子采树叶才发觉大片大片的小草在寒风中依然绿得鲜艳,金色的树叶在空中飞舞,轻轻地飘落在草地上,使得绿草地在中午时分的阳光照射下泛着金光,不喜黄绿的我却不由得发出“好美啊!”的感叹,深吸一口凉气却觉得心旷神怡。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女孩懂事听话深得老师喜欢,男孩子们却是调皮惹事,我可能偏向女孩子们就像是我的花儿一样。在上了马校为我们精心安排的花艺课后,没有一枝花,但是大家的作品确是那么美,让我进一步感受到草的魅力无穷大,是我不懂得去发掘它。冬锻比赛要开始了,我的那群力气大如牛的男孩们让我想到他们就像小草一样坚忍不拔,我愿陪你们像草一样生长!

——王慧彬

 

 

学习花艺与教育的紧密结合让我的生活如此充实,如此美妙。花艺培训让我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今天的花艺讲师是大自然里的花草行者,把自然美学实践于生活。这是花艺师最常态的生活,做一名花艺师,从买花开始发现美,近千种花材和上百种叶材,他们从被人种植到绽放美,再来到你的面前等你发现。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正如那些鲜活的花,正等着我用花艺师般的技术去培育他们。我要有花艺师般的精神,努力学习教育知识,传递我的心意,把那“朵朵花儿”装扮得越来越美。       

——刘东亚

 

 

昨天下午开展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插花,在插花课上我们认识了许多花草。这让我想起上《老师,你好!》课后小王对我说的一句话:“老师,你是辛勤的园丁,我是幸福的花朵。”可是多数学生就像我们侍弄的不知名的花草一样,需要我们帮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经常家校沟通。我们班的傅这位后进生,因基础差,起步晚我就要求他每天回去抄写2遍背诵的课文。在本次的期中考试虽然没有及格,但是课文的内容只扣了5分,这就是进步。因此我们侍弄这些不起眼的花儿更需要耐心和毅力。

——杨欠菲

 

 

了解花卉,不仅是熟悉自己身边常见到的植物,长一点见识。更多的,是要从中学会如何去了解一样事物,如何去关注身边的小事。更重要的是,学会耐心、细心与恒心,尤其是对待我们的学生,要学会蹲下身子,走近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对他们存有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王婧

 

 

上学之时常常听说教师是园丁这句话。当时并无过多的感想,直至今日成为教师之后才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让每一朵花尽情绽放的同时,更要用心滋润那些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小草,让每一颗小草在美好的季节里抽芽吐绿,绽放光彩。

——陈永洁

 

 

这次的花艺与教育活动让我感受颇多,此次活动更是对教师一种精神的洗礼。桌面上看似不起眼的苔藓,枯败的树皮和再平常不过的小盆栽,在创造者的手上绽放出别样的魅力。其实教育何尝不是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点,教师要悉心的呵护这些花花草草,用爱浇灌必要的营养成分,给予孩子最佳的成长环境,有一天他们也会绽放自己的光芒!

——芮佳佳

 

 

一直以来,我总感觉自己就缺少发现美、欣赏美、制造美的能力,所以从接到要上绿植课的消息开始,一直到走进课堂坐下来,我的心里都很忐忑的。奇怪的是,在授课老师简单的讲解指导后,我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手工绿植,霎那间就静了下来,从揉到捆绑完成,一步一步,看着自己的成果,居然还不错。那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能离美很近,同样,在我平常的信息教学中,我总是觉得小孩子上信息课都乱糟糟的,怎么说都不听也都学不会,只能采取镇压的方式对待他们,虽然这样的形式让我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却不能与学生达成心与心的交流,发现不了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的缺失是我和学生最大的遗憾。这次的亲身体验课让我对自己本身也对教学有了新的体会,希望自己能从中不断去思考去完善。

——徐霞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味的不断追求,花艺也走进了大家的生活,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欣赏。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花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我觉得花艺讲究颇多,细细品味,乐趣无穷。花艺和其他艺术一样,是赋有生命力的。花艺看似简单容易,然而要真正做好一件好的作品却并非易事。因为它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形神兼备,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比如:一个墙角,一张桌面,有了它的加入,便有了灵气,创造出更为舒适、更为美丽的生活空间,也更有利于人们打造高品质的生活。

——方少兰

 

 

生活中从不缺乏美的事物,只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教育也是一样。有人认为教学是枯燥乏味的,的确,教学的工作是比较繁琐,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教师注意,重难点需要教师一遍一遍得跟孩子们强调,但我们不能因为这样而否认了教育中的“美“。孩子们的心灵是纯净澄澈的,可能ta的功课成绩不佳,但是ta愿意主动承担班级任务,给老师分忧;可能ta是一个熊孩子,但是ta却愿意在你没带伞走在校园里时,主动得跟你说一句:“老师,我给您撑伞!”……陶行知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希望自己以后能多多发现一点孩子们身上的“美”。

——刘倩

 

 

学校组织了“花艺与教育”的培训,来自台湾的老师教我们如何把花绑在一块树皮上,操作很简单,但之后想要把花养好却并不容易,需要我们不断地悉心呵护。我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同样想要把学生这一朵朵未开放的花骨朵培养成娇艳欲滴的鲜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耐心,才能使学生成为不怕风雨的花朵。

——李蓉

 

 

兴致勃勃地去参加花艺课,本以为一定能够在姹紫嫣红的花儿中感受美,却看到了一堆平平无奇绿植。就如你信心满满、满怀期待地走进教室,想要看到一张张可爱听话的脸庞时,却发现尽是些调皮捣蛋、惹事生非的顽童。然而,绿植在自己的手中变得生动起来,看着自己的“杰作”,心中不胜欢喜,不正如一个个“问题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有所转变一样的令人欣慰吗?

——贾文双

 

 

对我而言,花卉只是很单纯地作为装饰和欣赏。如果养花会成为一种负担,那我恐怕很难坚持。我知道养花要注意很多细节。例如注意光照,水分等等。但学习了园林花卉的课程

之后,才知道花卉的养植远非我所想的那样简单容易。

把一棵兰花和苔癣这些简单的小东西组合起来,让他们具有美感非易事,所以一时兴起养好直至开花,中间的等待和坚持,也许才是浇灌它们成长的肥料 ,让她们朝着自己最美的方向成长,就更需要美的陶冶和发现,养花如是,教书育人亦如是。

——魏陈陈

 

 

12月28日,学校组织参加了“花儿与教育”的活动。这个活动让我感触很多。

“强迫症患者”的我,总是喜欢把事情尽力做到最好,所以无形中也让自己的压力倍增,我很苦恼到底怎么才能释放自己的压力,以前我会放假时在家做做烘焙或者画画让自己放松,可最近我感觉很累,上班想工作,回家还要想,这种累,不是身体的累,而是心累,怎么上课,怎么教才能让孩子轻松易接受,怎么与家长沟通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使得我身心疲惫。

就在我倍感焦急的时刻,学校组织了“花儿与教育”的活动,一开始心情低落的我,跟着台湾老师可爱的语言和文字,以及手工制作,我好像把所有的烦恼全都丢到了脑后。在那短短的一个小时里,我的全部心思全都在我的可爱的花草上,耳朵听着老师的教法,手脑都在动着,想着如何通过我的手,让那可爱的花草变得更加美丽。就这样,也就没有心思去想其它的事情,整个人全都沉浸在花草的世界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总是能让人身心愉悦。

感谢马校组织的这次“花儿与教育”活动,如果不是这次活动,或许我到现在还在处于低谷,希望日后学校多组织些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在紧张的工作中享受一下生活的美好。

——芮丹丹

 

当我看到面前的树皮、一些青苔,以及两小盆不起眼的小花草时,我暗自在想,就这些小东西能创作出多美的作品来呢?当我在花艺老师一步步的指导下完成了我的小作品之后,我惊叹不已。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在经过我拙劣的捣鼓之后,竟然能变的这么美!瞬间觉得不可思议,心情也跟着大好起来!其实,当我们学会发现美,创作美时,我们自己的心情、心境也会跟着美起来。我想这大概就是花艺这堂课给我的最大的启发吧。

——孙园惠

 

生活中充满着美,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

11月28日,我迫不及待将孩子送出校门,百米赛跑的速度一口气爬上5楼,心里小小激动。桌上娇嫩嫩的绿植,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比以往更加吸引我的眼球,每一盆都显得那么可爱。小心的触碰,用心的呵护,生怕伤了它们。认真的聆听,仔细的观察,从园艺师身上学习用不一样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起眼的大灰藓,随处可得的树皮,能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它们让两盆绿植融为一体,浑然天成。简单的事物,慧心的艺术,让自己成为绿色棉线里勃勃生机的一部分,充满无法言语的成就感。

 回想工作与最近低落的心情,一切都没有当初那般压抑。放低要求,脱离束缚的孩子无法无天,意外事件层出不穷,孩子们察言观色本领一流,登鼻子上墙。但是,他们的笑容却比以往更加灿烂,天真无邪。

生活中充满着美,有得必有失,但收获的却是从未有过的轻松与自得。

——林雨晴

 

 

 

 

——后记

 

生活中一切看似微不足道的物体,每一件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论是处在阴暗地带的苔藓,还是一块枯败脱落的树皮,还有那些不规则的石头,在爱美人的眼里,都是一些可以利用创造的资源。

即使是那些逝去生命的生物,在创作者的手里或者心里,也能让她们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让她们活过来。让那些物件在最适当的位置适当的时候,展现出她们的美丽和存在的价值。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要说,我们有些人对生活不够积极,生命失去阳光,是因为缺少对美的寻找和追求。不是世界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教育和园艺本来就是相通的。有人把教育当作一种农业或者一种园艺,把教师当作园丁。那学生就像我们侍弄的花草一样,是我们共同服务的对象。每一棵小草都是小花儿,都能在适当的时候绽放出她的美丽。每一种植物都有每一种姿势,每一个有每一个活法,一切充满绿意。我们给她提供必需的水源、阳光和空气等等营养,但是我们不能代表代替它们生长。我们只能帮他们选择最适当的位置,制造最适合它们生长的环境,但是我们不能阻止它们的生长或是拔苗助长。我们不能只种植那些又高又大,很会开出艳丽花朵的植物,我们还得精心呵护那些矮小甚至有些丑陋,却默默无闻生长在地球一隅的小生命。因为他们的存在,才点缀着世界的精彩,丰富着生命的多样,维系着整个生态的平衡。我们都在共同寻找着最自然的美,都在用心呵护着每一个生命最适当的成长,等待着她们最精彩的绽放。

其实,青年不也如同花草么,一样的朝气蓬勃,绿意盎然。我校青年教师占学校七成,近三年工作的青年教师有50人,其中有46人为女性,他们青春活力,充满激情,也追求美丽。我们开展此项“花艺与教育”主题培训活动,旨在引导青年教师在生活中能“向上、向美”,也启发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此以陶冶我们的精神情操,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也更多从业务之外得到教育的启发,增强工作的激情与智慧,培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马 勇)

 

 

C:\Users\my\Desktop\mmexport15120876360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