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教育常识》有感(孙金花)

发表日期:2017/12/22 16:55:41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程杰 有639位读者读过

读《教育常识》有感(孙金花)

从开学至今,慢慢品读《教育常识》这本书,让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时候往往偏离了我们的初衷,对教育最基本的常识而模糊,就像作者说的:判断一位老师及其教育活动是否有根基,是看其灵魂深处具有多少教育常识的基础,更要看他的每个教育行为,细节中展现了怎样的教育常识。”所以读了这本书又让我加深了对教育的理解。

  全书七个部分七个主题,依次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七个专题。从各章标题来看,该书的论述体现了从学理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发展过程,其内容也是把高深的理论化为实践的细节,是一本高效课堂的实践手册,更多的是操作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的。

  这本书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引领我们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并创造新的常识。对常识的遵循和坚守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基本素养和道德底线。

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给也我留下深刻印象:学生是种子,不是石头。我很同意作者李政涛的观点:“把学生看作种子,教育方式就是耐心呵护平等对话读者互动。”要用自己的爱去呵护他们成长,耐心的去等待他们绽放。就像美国2003年全国年度教师贝特西罗杰斯说过“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所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是独立的花蕾,都有不同的开放时间,开放早与迟不能作为判断花蕾价值的标准,也就是每个学生都有短处和长处,只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他们,会发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之处,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和细心。

读了这本书,深切感受到李教授的每一个观点都是高度概括了教育的本质,从深层挖掘分析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对阐述的每一点都有深刻的体会。于是我试着“让我们的一节课慢下来”。给孩子足够的思考交流的时间,把说的机会让给孩子们,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久而久之孩子们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语文课的极大的乐趣。可见,课堂需要停顿的地方很多,今后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停顿和等待。

对我们而言,教育常识的获得,不仅需要发现和学习,更需要应用和创生,唯有如此,教育常识才会扎根于内心之中,变成自我存在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