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小手指揭开了什么(张纯)

发表日期:2018/1/17 15:25:44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张纯 有547位读者读过

放学后快乐的值日时间里,有三个孩子在班级玩耍,其中一个男孩倒垃圾回来,看见班级门掩着,他想和门里面的两女孩玩游戏,两女孩嘻嘻哈哈推着门,他在门外躲闪——这不是什么游戏,我甚至禁止在门旁玩耍的。果然,两三回合,男孩的手没及时放开门框,手指被门夹了,他大叫着哭起来,女孩们惊慌失措地找到送路队回来的我。接下来联系几位家长,去医院等等一系列事情,都不是我愿意发生的,好在受伤的男孩没有骨折,我放了点心。

我是班主任,我是安全员,我是“铲屎官”,我是“奥利奥”。

第二天男孩的父母亲一块送他来上学的,他父亲没说什么就离开了,我在班级门口跟孩子的母亲聊了会,他母亲质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他?学校没有负责安全的人员吗?他前一个月在家里把手腕摔成骨折,昨天在学校又被夹手指,孩子的奶奶要来学校闹事!”这个秀美的母亲在我看来瞬间一点美感也没有…..我沉默了一秒钟“是我不好,没照看好他们,真的很抱歉……”我的示弱让这位激动的母亲安静了下来,寒暄几句后离开了。我在想他在家手腕摔骨折时,奶奶有没有在家“闹事”?这个孩子曾经出现在我的教育日志里,当时他对我吼要杀死我,我就想过他的原生家庭是怎样的?现在看来有点点头绪了…..奶奶,妈妈都是如此冲动不理性的,家庭内部过分给孩子保护养成了他不能受一丁点儿委屈,甚至批评。就连和同学们玩耍中受了点伤家长也得找老师来评理。这是一个从来都不懂得换位思考的家庭模型。

另外两个女孩的家长呢,我都单独联系过。其中一位得知情况后答应支付一半的医药费,支付后心里窝火,质问我“你确定就是她们俩的责任吗?一块玩时他就没错吗?”可能女孩回家说了“我没有夹他手指”之类的话。这样的心态,多少也有点喜欢撇开干系,事不关己。说到底这位家长相信孩子的话胜过相信我,哪怕事实就摆在眼前。

另外一位家长,主动联系了男孩的父母亲,母亲(不理性)不予理睬,父亲的话语中透露着以后不要在一起玩的意思。于是这位女孩的家长内疚地支付了另一半医疗费后还加了100元说给男孩买牛奶。还跟我聊了许久,她说“谁也不想发生的”。

这三个都是我教了一年半的孩子,我很了解他们仨。最懂事的第三个家庭的孩子。第二个女孩胆小,很多时候不敢说实话,有点在老师面前乖巧可爱,老师一走就大变样的性格。第一个男孩,是父母的“妈宝男”,神经敏感,爱因为小事打人。

这件小事故过去了,孩子们是渐渐淡忘了。我除了在班级重申再重申安全教育外,似乎对孩子的性格缺少了关注,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原生家庭会造就不同的孩子,但他们每天在学校的学习,除了文化课,似乎缺少了心理辅导,让我在遇到问题后才会反思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我是班主任,一年当中陪伴学生们时间最多的人,我应该及早发现及时引导,让我学生们都成长在阳光中。

一根小小的手指,揭开了很多事实,也敲响了我的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