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魏陈陈)

发表日期:2018/1/24 8:59:19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魏陈陈 有601位读者读过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天火之谜》是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写人的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本文采用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畏惧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是来之不易、也是弥足珍贵的。

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冒险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且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针对课文特点以及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理念,我精心备好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现将本堂课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会提问才会学习

揭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读题质疑:“会提问,才会学习,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呢?”学生好奇地问:“‘天火’是什么东西呢?”我随即提问:“会预习才会学习,在预习过程中这个问题你解决了吗?”自然地将这个问题再踢还给学生,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能解决马上解决,而不是将时间用在课堂上让学生读完课文再找答案,更好地打造高效课堂,这是先学后教理念给我们带来的甜头。

二、写美生字

教学生字时不仅仅教会学生如何写生字,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还让学生观察如何写美这样的字。比如“暴”字,上窄下宽的字,下面要写得宽,注意撇和捺要写得舒展开才能将“暴”这个字写美观,比如“匙”字半包围结构的字,“是”的一捺同样要写得足够长,才能将“匕”字托住。但由于平时的教学中没有注意这方面的教学以及时间关系,如何写美这两个字都是从我嘴里说出,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结合预习导案上的“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一题,将学生易错的词语出示在屏幕上单独练读、有针对性地练读,这样的以学定教的方式大大地节省了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同时将“怒发冲冠”的“冠”字的两种不同读音的意思出示,让学生判断意思,从而判断该字在本处的读音。其实,这种方法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这个字的读音,而是教会学生在判断字的读音时可以根据字意判断,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教会学生概括

根据课本和预习导案上同时出现的题目“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我精心设计教案,特别是第二段的段意,我先将学生选用的课文原句“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揭开雷电的秘密”出示,让学生说说“选用这样一句话对不对,为什么?”然后出示答案“富兰克林通过实验揭开了雷电的秘密”。这样的答案还不够精准,接着出示班级学生的概括“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天火之谜’”。让学生说说这样的概括好在哪里?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发现“风筝实验”更加具体,更加贴合课文。随即点拨学习方法:选用课文的语句并稍加修改就能概括课文的段意,这真是概括段意的好方法。

不仅教会学生概括段意,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随即点拨学习方法:把每段段意合并起来,稍加整理,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相信这样的训练多进行几次,学生概括段意和归纳主要内容的能力肯定能有所提高。

五、写作教学中渗透学习习惯的教育

根据预习导案上“在写人记事类的文章中巧妙运用烘托的手法,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本文为了表现富兰克林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决心和勇气,多处运用了这种方法。”这一题,我设计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在课前预习时找到的这些内容,从而感受这种手法的运用,再出示班级学生的两个场景,分别是“就餐排队时认真看书”和“早晨进班后认真早读”,不仅让学生会选用烘托手法进行写作,同时在无形中渗透学习习惯的教育。

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我去注意并加以改善,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有效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上,而不是每次仅仅局限在那几个学生的参与,将是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