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学会换位思考(付婉莹)
发表日期:2018/3/19 13:51:0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付婉莹 有688位读者读过
最初是被书的名字所吸引,《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想起了某个名人说过的天才和疯子之间差之毫厘,每个天才都有一种疯子的研究精神。进而买了这本书回家,翻开目录,感觉很是新颖。什么四维虫子,孤独的守望者,镜中,超级进化论等等,但由于我是做教育的,所以理所当然被“角度问题”这个标题所吸引。因为作为一个班主任,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长,其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纠纷,都是源于不同的角色和不同角度的思考,所以我翻开了这篇文章。
由于整本书是以对话的形式展示的,所以文中的观点展示是由作者采访的人物口中叙述出来的。这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就是你在和书里面的人物在对话。记得书里面是一个女性的插画师在侃侃而谈,她有一颗孩子的心,喜欢孩子的东西,喜欢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所以有时她说出的话会让她的朋友觉得有点问题,进而找来作者跟她进行谈话。
女性插画师说,她观察到很多大人领着孩子逛商场的时候,孩子会在大人的周围表现的很是不耐烦,觉得没有意思。按理来说,商场中很多孩子喜欢的玩具,很所新颖的标题和广告,应该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啊。这时,插画师模仿孩子蹲了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重新来审视商场,这个时候,她发现整个商场到处都是衣服的下摆和腿,难怪孩子会对此感觉到很没意思。接着她又讲述了另外一件她观察到的事情,她发现大人在领着孩子出门进行教育引导的时候,都会教孩子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树,白白的云朵。但,她在亲自询问一百个孩子出门之后你看到什么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大部分是脚下的泥土,踢飞的石子,新买的鞋子等等。由于高度的不同导致大人和孩子的关注点是不同的,人们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或者最表面的是站在自己的高度去看待问题。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对这个女性插画师的细心程度所感动。我们由于自身的身高、体重以及生活习惯等东西,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固有的思维,或者说是不经意间的自然而然的思维习惯。这是由于我们每个人自身成长环境的不同而造成的,这是每个人独特所具有的东西,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一样。
前面的两个故事可能会让我自己在反省平时是不是总是忽视他人的角度,但插画师接下来讲的这个故事对我的触动更深。她说她在超市看到一个小男孩,站在商品前面一动不动很久了。出于关心和好奇,她上前进行询问。小男孩的神色中满是敬佩,以感慨的口吻对插画师说,他觉得这只牛好勇敢,因为它举着自己的肉对大家说好吃。原来是卖袋装牛肉的广告吸引了孩子的注意,他看到一只牛站在那里,一只手举着牛肉干,一只手翘着大拇指。说实话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内心是震撼的。这是一个我重来就没有注意过的问题。让一只牛来宣扬自己的肉很好吃,还是面带微笑地进行推销。大人仔细一想,这不是一件毛骨悚然的事情么。孩子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那么这次细致的观察是否会对他的人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呢?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我反思的不光是我是否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而是我平时的所作所为有没有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哪怕这个影响并不是我的初衷,也不是我所希望的。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不仅因为他是孩子知识的教授者,更因为他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领者,是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引导者。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身上这份责任的重大,并时刻在内心提醒自己,要学会换位思考,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