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育教学 >>阅览文章

练习课、复习课教学专题视导课堂教学评议选登

发表日期:2018/3/19 14:55:09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教务处 有1573位读者读过

2018江宁小学教务处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徐佩

检查日期

2018.3.16

评议人

任照平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Adjective & Adverb

得分

90

   

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安排较合理,教学环节衔接较紧凑,层次较分明。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教学,有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组学习过程体现的较好:包括讨论、汇报、展示、评价等,学生的学习更真实有效。

教学中还应注意更充分利用好学习素材,丰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效果。让学生能在听、读、说、写等各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刘娟

检查日期

3.16

评议人

马勇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六语下《练习2

得分

85

练习是核心素养的专项训练

——听六语下《练习2》评课

六年级专项视导,是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杀手锏,何况大家都是自己人,都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需要着力的方面,因此我们也首先拿自己的开刀——深入地解剖自己,然后对症下药,治病救人。针对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我们首先将目光盯在课堂教学效率上,课堂教学的效率的高低评估我们想到首先从练习课中下手,以此诊断这样极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是否能做好精讲精练,低耗高效。

听了三节六年级的语文练习课,作为六年级语文教师,也刚刚上完这节课,我首先觉得这三节课及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有态度。能够认真对待,态度虔诚,从从容容。虽然没有竞赛的性质,但也感觉到每个参与的教师都是积极准备,穷尽心思,可能还诚惶诚恐。

有想法,能够根据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新理念,以及学校“发现课堂”的思想,设计练习课,并结合自己班级的特点,融入自己对学科性质的理解,极大地丰富了练习课的内容,上出了语文味。

有办法。怎样把练习课上得既有声又有色而且有趣有味有用,三位教师各展拳脚,呈现出既相似又各具风采的练习课来。徐婧老师真正将语文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直接从学生生活中撷取素材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张杰老师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刘娟老师也将小组合作精细化,学生回答范式忆成型,既规范了学生学习习惯,又训练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力。

有引领。六年级语文教师作为学校语文教学的风向标,自然对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老师能勇敢地打破,也勇敢地立起自己的东西。破除了以教材讲教材的界限,极大地知识的积累(当然,可能效果还不太好,这后面再讨论);破除了以语文教知识的局限,与语文与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破除了按部就班教学古文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方法去学习;破除了以教师教授为主的局限,能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对于刘娟老师的这节课,我以为多也具备了以上的优点,但本着大家共勉,共同提高的想法,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思考:

一是要让语文上得简简单单。教学设计不必太刻意,环环紧扣未必就好。一节课可以设计几个板块,但开展哪些教学活动,达到怎样的要求要心中有数。比如这节课主要两项内容,第一块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更多农具及其用途,然后结合古诗了解词意及相关农具,第二块内容大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学习几部曲小组自主学习,然后汇报交流。教学过程力求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比如刘老师在教学《夏日绝句》中谈到用典,而且板书黑板,可见教师所重视并的不是小学生应该需要知晓的内容,也不应该是教学内容之一,说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还不够明确。

二是要让学习发生真真实实。刘老师的班级学生在小组汇报时滔滔不绝,相关顺畅,而且也相当精确生动,但我们老师要思考,这是学生真实的想法吗?四个孩子轮流汇报都是在认真倾听别人后进行的补充吗?如此这样流畅的展示真正有效果吗?我觉得还是要让学习真发生,课堂需要真实展示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有时间让学生真实地交流与反馈,要给学生真实犯错的机会,要给予适时的评价,引导学生指向学习的目标,要真实地指导学生改正和改进,给予他们一些空间……

三是要让语文学得实实在在。要把握课文基本的人文内涵,进行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在教学古诗的诵读与品悟中,我们都着重了古诗情感品悟的教学,而少了朗读的指导,对于诗文中关键的字词也缺少着重的指导。

我们要了解学生实际,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教学。比如诗的意思,就可以让同座互学,说说诗意。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学会质疑,学会搜集整理,把语文学活。

课堂上要多安排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发展,因此必须管理好小组,让每一个孩子能“发声”,会发声。

要安排一定有针对性的练习,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有实效。三节练习课都没有落在纸面上的练习,都没有布置作业。那后面怎么巩固?难道只激发学生对古诗文感兴趣,或是认识几个不曾运用渐渐远离生活视野的农具就完啦,我觉得可以通过填空、解释、积累与背诵诗文这样的形式展开。

刘老师较之刚来时有了更多的从容与稳健,虽然她已有从事工作的经历,但与她接触中也能深深感觉到她对工作的认真与谨慎,而且这节课的语言也更为洗练,她的个人教学素质提升还是很明显的。期待她能更加强理论学习,在深入理解教学新理念的基础上精细课堂教学艺术,将会更为成熟。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荣升

检查日期

3.16

评议人

徐安斌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得分

92

这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过程简洁流畅,有层次感,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较好的处理了以下几种关系:

1、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前能有目的的安排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数学小报等形式进行自主复习,整理,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自主复习成果,将课内与课外的学习有机结合,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MG_0065.JPG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IMG_0066.JPG                      

2.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整节课以小组合作,探讨,实践,交流,反思的形式进行教学,较好的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3、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本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较好的处理了班级整体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与个体学习,本单元整体知识架构与各知识点等多发面的关系,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连平时课堂上不安定的项子乐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

4、基础与发展的关系,复习课目的是在巩固的基础上提高,本节课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抛出“一个圆柱形无盖水桶,底面半径10分米,高20分米:加个箍,占地面积,用铁皮做一个,分别是要求什么?以及一个底面半径2,高4的, 通过挖、切、削、刷等方式,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学习兴趣极高,思维非常活跃,效果很好。

建议:根据课堂教学实际,进一步的科学安排好各环节的教学时间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张杰

检查日期

2018.3.16

评议人

郑松龙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练习2

得分

91

今天观摩了张杰老师执教《练习2》的课堂,我从中感受到了张老师对语文学科教学深入的理解和对语文课堂较强的把控,主要体现在:

  1. 让“语文与生活”真正走向生活、走向语言、走向文化;

“语文与生活”的教学中,张老师指导学生结合资料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介绍两种农具,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老师补充的插图,学生把文本学习(资料)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语言与图片重合起来,认识了农具的样子和作用(教师的引导),做到了把语文学习和生活相结合;学生在认识农具的过程中进行了听说读写练习,学生的表达很精准(连线的精准表述和按作用和构造介绍农具),听得认真、评价准确、积累丰富,课堂的语文味儿很足;从农具到农事,再到描写农村生活的诗歌,老师带领学生感受了我国古代农耕文化,感受到农民对于男耕女织的满足感和对丰衣足食的渴望,体会到“诗歌是生活,也是历史”,带领学生凭借语言,从生活走向文化。

  1. 注重积累,更注重烙印。

张老师非常重视带领学生积累诗歌,难能可贵的是,张老师带领学生积累诗歌是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脑海里提取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补充,在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上再构建,从而将经典在学生脑海里烙印下来。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积累。

3.重视想象训练,指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与生动的图像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在介绍农具时,经过张老师明确的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将农具的作用和构造讲得很清晰,对于曾经见过这些农具的我们来说,学生的每一次介绍都能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并能和已有画面重合,因此,学生抓住作用和构造来介绍的方法是恰当的,语言表述是准确的;对学生不熟悉的农具,张老师能及时运用图片,帮助学生形成影像,获得学习体验。这样,学生就能够将抽象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结合起来,相互印证,提高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几点建议:

  1. 介绍农具时,图片的呈现要慢一点,突出语言表达的作用,训练学生听的时候自觉将语言变成画面,讲的时候对照画面组织语言。

2.“思项羽”的指向要更明确。李清照不是思念“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而是渴望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良将,佩服的是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与担当,鄙视的是“直把杭州作州”的朝廷做派乃至“临阵脱逃苟且偷生”的某人,所以,查阅项羽资料和李清照生平时,老师要有所侧重,加以引导,否则,学生面对那么多信息量的资料,是无法准确理解这首诗的核心价值的。

3.要鼓励学生质疑。“学贵有”,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就是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各自的知识体系也不一样,学生通过资料、文本结合生活和阅历进行学习是一种常态,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有的解决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会模模糊糊地体会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法总结的形式进行渗透,而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可能更重要,这些问题可能激发学生将学习带出课堂,甚至走向更深的层次。老师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多鼓励学生质疑。

4.提炼板书。

板书可以是教学的线索、学习方法的凝练、核心价值的体现,甚至是教师灵光一闪的提点,应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精华所在。学生记录板书对复习的积极意义非常重大。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徐婧

检查日期

2018.3.16

评议人

严小牛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练习2

得分

86

此次教学视导结合区教研计划的要求,教务处安排了练习课或者复习课的课堂研讨。说实话,对于语文的练习课该怎样上,我心里也没有底,如果说是复习课,还知道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展开,如上次刘娟老师上的“修改病句”,而练习课就不同,不同的练习内容不一样,形式也不一样,很难寻找一条范式遵循,我也只能从大语文的宏观角度去看这节课。

1、教师和学生的准备还是很充分的。长达33页的PPT课件,学生搜集拍摄的照片、视频可见师生还是提早做了精心准备的。

2、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有点高。我觉得这个《练习2》安排的“语文与生活 ”是和农具有关,本身还是充满趣味性的。可是课堂上,学生被老师严谨的教学设计“认-连线-说作用-猜农具”一下子就思维收紧了,放不开了。学生收集的图片和视频就很好,用的时机我觉得不是很好。不如一开始就直入教学内容,读农具名称(读准),认农具(连线),紧接着就用学生的资源: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农具呢?它们的样子呢?我相信学生的兴趣会很好。总之,我觉得练习课和复习课一定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一下子就把学生难住了,他就不愿意跟着老师思考了。再由学生的资源,让这个学生说说这个农具的作用,由此及彼再仔细观察图片,小组讨论这些农具怎么使用。甚至可以设计一些闯关猜想的小游戏类型,课堂的气氛肯定会好些。至于诗句中使用的何种农具,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布置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课堂上先让学生说说诗句意思,再让大家判别与什么农具有关,为什么?其实“耘田”很多学生会认为是“耕田”,用木犁。我觉得像刘娟老师那样用口诀“耕用木犁,用锄;收用镰刀,种用”还是比较好的。再适当拓展,把这首诗补充完整,读读背背也是可以的,不要再深入探讨诗句描绘怎样的场景。学习的兴趣是第一位的。

3、至于“诵读与积累”中的《夏日绝句》因为它是练习中的诗词教学,没有必要像讲读课文那样“诵、明、赏、悟”四步理解。就多让学生读读,再背背,借助书中的注释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紧接着就用好书上的问题“李清照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你只要对照一下南宋君臣不战而退、苟且偷安的行径,就不难找到答案了。”这个时候可以用学生补充的背景介绍,也可以用老师自己出示的《题临安邸》,这样让学生理解作者不是怀念项羽,是希望南宋政权能像项羽那样宁死不屈,收回失地,重整河山。

4、补充的阅读《垓下歌》,积累描写英雄形象的诗句,反映朝廷昏庸不战而退的诗句,我觉得没有多大的必要。因为本节课的拓展也实在是太多了。

5、教师安排了这么多的内容、拓展结果还留下了4、5分钟,所以我感觉徐婧老师的这节课整个教学环节还显得浮浅了,没有扎实有效的训练。那么多的拓展似乎就像我们的学生写作文凑字数一样。我觉得其实就把这两部分内容上的慢一点,扎实一点,再安排书上的“写好钢笔字”的写字教学,再补充到习字册的“拓展练习”就可以了。不必因为学校的视导就做一些花架子。

6、整个课堂上教师的话太多了,没有充分利用“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优势。

以上就是我对徐婧老师的课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刘茹

检查日期

3.16

评议人

王琴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练习

得分

91

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练习课,它是在学生已学知识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的过程,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从而形成“网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刘茹老师做到了。

1、充分利用教学具拓展练习

重视直观教学,教具的演示,数形结合,帮助学生较好地建立空间观念和空间概念,扎实有效。复习不仅是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和复习,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产生新的思考,获得新的认识,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能力。如:练习1的设计,求浮在水面的木头面积,是求圆柱表面积的拓展应用。练习2的设计,切拼过程中圆柱表面积变化的规律和计算方法的掌握,都是平时练习中常见及易错题型。

2、个性化教学设计体现“发现课堂”特点

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有自己的思考,体现了“发现课堂”的特点,在学生

梳理出圆柱和圆锥体积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后,还融入了长方形和三角形旋转一圈分别得到圆柱和圆锥,用橡皮泥捏出圆柱和圆锥,说出有何变化,再到练习3的设计,长方体的沙子倒成圆锥体,这种形状变化体积不变的转化思想,引出学生探究的欲望。这不仅仅是这单元的复习,也是六年级立体图形的综合复习的一个过渡。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1.要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收集、整理、交流己学过的知识,通过条目、表格、框图等形式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把学过的知识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系统。2.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自行设计的能力与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3.从知识点的整理到练习的训练都是铺垫,最终要到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数学学习力。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徐学飞

检查日期

2018.3.16

评议人

荣升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

得分

89

    《圆柱和圆锥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是一节复习课,徐老师首先让学生学前整理,再课上汇报,学生之间相互补充,共同完善这单元的知识点,学生准备充分,知识整理较为完善。整理后的练习形式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应用题。题目设计有梯度,练习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明显。整节课的知识教学非常扎实,板书有序,形成了一定的结构,达到了复习的目的。

有以下几点建议:

1、已经让学生课前整理了单元知识,这只是学生自己的想法,课堂教学可在此基础上展开,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在小组里面交流自己的整理结果,完善自己的想法,再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交流,让学生多说,会更容易理清知识点。

2、练习的设计是一道一道的往下做,做完了就结束了,缺少了总结归纳,比如把“把正方体削成最大的圆柱,求圆柱的体积”做完之后,可以拓展有关“削”的类型还有哪些?这样一类一类的归纳出一定的解题方法才是复习的最终目的。

3、题目做是永远做不完的,与其多做几道题目,不如用一道题目,多用几个小问题,把各种情况汇集在一起,既起到了练习的作用,也可进行对比、区别,强化理解。另外,由于在课堂上,时间有限,练习的数字设计可以好算一些,课堂上让学生更多的掌握方法,计算能力可以在课后练习。

江宁小学教师教学视导课堂教学评议表

教师姓名

王希钰

检查日期

3.16

评议人

赵德兰

课堂教学评价

执教内容

Unit1&2 形容词和副词复习课

得分

 94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听了王希钰老师的复习课本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复习总结形容词和副词的英文表达使用规则以及在真实情境中综合使用。形容词、副词对小学生来说还是很有一定难度的,有关词性、语法知识的学习一般较为枯燥乏味,但是王老师的这节课语言优美,生动有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下面来简单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一些观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

王老师把这节课设计成2个Task(任务):形容词、副词展开。在 Task1中,设计了1.Game time 2.Summary time 3.Talk show环节Task2中,设计了1.Game time 2.              Summary time 3.Magic words 4.Talk show 5.              Writing show通过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规则,然后再把所学内容反馈表达出来

二、教学方法多样,运用恰当

课上王老师教学方法与手段丰富多样,如:Watch and act Look and say Think and sayTalk showWriting show等等设计的教学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学生爱学、乐学。

三、教学评价真实,关注发展

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发言,王老师能结合实际情况给与真诚的评价,不仅仅是套话、泛指,让学生心悦诚服。还针对个人、小组回答情况给与评分,结合评分情况给与奖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建议:

板书设计的内容较好,建议在排版上再严谨、工整、美观一些。

校徽小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