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后感 王亚楠
发表日期:2018/3/12 15:10:11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亚楠 有615位读者读过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后感
书中所讲的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一直到五四运动的中国历史,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前的一段历史,并将各个时间段里发生的大事详细地列举了出来,让我们更加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使我们可以正确的看待历史。
中国的近代是一个黑暗的年代,面对西方列强的一再侵略,清政府却无力与之抗衡,致使战争的一次次失败,我们被迫签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向他们大量赔款并且割地,使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弱。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各个阶级纷纷意识到国家的危机,发起了各具时代特色的“起义”,希望能改变当时的现状。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一味地对抗清政府,最终惨遭镇压。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封建官僚阶级打着“自强”“中兴”的口号,进行着洋务运动,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遭遇惨败。维新派的维新运动也只是进行了一百天左右就被统治者严令禁止,到发展到义和团运动时,农民革命的敌人不只是封建势力,而且还有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后者甚至已突出为主要敌人。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取得了成功,推翻了统治了两千多年的清政府,并且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后却被袁世凯窃取了胜利的果实,从而引发了以后的五四爱国运动。
虽然那是一个痛苦的年代,但不可否认那个年代有着许多爱国人士,他们为着自己的祖国而奋斗,希望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救回当时岌岌可危的祖国。也许他们中有些人的革命并没有成功,甚至遭遇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在21世纪的今天,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但他们的精神层次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社会中冷漠的人群越来越多,一些传统道德也被人们所遗忘,对于祖国的热爱,人们也不像以前那样浓烈,反而有些变淡。难道真的只有在国难之时,人们的爱国热情才能得以爆发吗?在平时,我们也不应该丢弃那些中华传统精神,反而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使这些中华传统精神得以延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未来却是我们可以一起创造的。我们无法改变历史的轨迹,弥补过去的遗憾,抹去近代那段黑暗的历史,为祖国添上一段光鲜的过去。就算我们如日本一样,将历史书中某些历史进行篡改,但那也只是蒙蔽了国内的民众而非全世界的人们,这样掩耳盗铃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勇敢的面对黑暗的过去。虽然我们无法修补历史,但我们却可以凭借所学的知识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使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富裕,齐心协力,共同书写未来的“历史”。
看历史,使我们了解到历史的变迁;品历史,使我们感受到当时有志之士的悲哀;探历史,使我们更加接近历史的真相。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当正视历史,重视历史,并且以此为诫,将民族的耻辱铭记在心,“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