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做“四有”教师(潘雪梅)
发表日期:2018/5/25 10:27:2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潘雪梅 有735位读者读过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大学考察,与北大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此次的行程以“对话青年,关注青年,寄望青年”为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14年的访问北大的讲话还是此次的与北大师生的座谈会,习近平主席都谈到了师德问题。他引用了梅贻琦先生的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说:“这样的大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可见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道德,就是所谓的师德。在今年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他说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从这两次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除了拥有扎实的学问知识教书外,还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仁爱之心和坚定的信念来育人。
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比如我们不经意间弯腰捡起来一张纸扔进垃圾桶,这些微小的行为或许在不经意间就会影响学生的内心。因此,道德远远比学识还要重要。
其次,我觉得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可以从教育中获得幸福感。教师更就应具有这样的道德风尚,为献身教育事业而感到自豪,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热爱自己职业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兢兢业业搞好教学,努力承担和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老师“四有”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理想信念坚定的“导师”、做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师”、做业务水平精湛的“名师”、做关爱学生成长成才的“仁师”,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成为合格的学生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