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读《爱弥尔》有感(林雨晴)

发表日期:2018/6/12 14:18:2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林雨晴 有884位读者读过

                                         《爱弥尔》有感

《爱弥尔》这本书描述的是以一位父亲虚拟教育自己孩子的经验阐述。作者提倡乡村教育,阐述乡村教育和乡村教育环境的优越性。让我不由联系我们的学校,我是不是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出适合我们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呢?

抱着探究与解惑的思想,我打开这本书的目录。发现 《爱弥尔》由五个部分组成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婚姻。教育篇就是前面四个阶段。因为我任教年段的孩子处于儿童期,所以我打算先从第二卷开始了解卢梭的教育理念。

真正阅读后,我对里面的事件描述很能感受,这本书不仅适合教室,同样适合父母。从这本书中能得到很多的启发与引导。例如卢梭对于儿童疼痛表达的处理,“当他们能够用语言表达疼痛时,他们为什么要用哭喊来表达呢?如果他们哭个不停,那就是周围人的错误。”面对受伤的爱弥尔卢梭的做法是“在爱弥尔‘很疼’时,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马上就跑到他的身边。这样,它呼唤我的方法就将是保持安静,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声。”面对伤害,摔倒、磕破脑袋、鼻子出血、手指划破、换牙……伤痛既然已经发生,惊慌失措,大惊小怪都会增加孩子的恐慌心理。正如卢梭所说“当我们受伤时,恐惧的心理要比所受的伤害更令我们疼痛。”我不能去除身体上的伤害,最起码尽我最大的努力去消除他们心里上的痛苦。如果老师或是家长惊慌失措的去安慰他、同情他,孩子就会跟着惊慌,害怕。如果孩子看见老师和家长都很冷静,孩子就会跟着冷静,会觉得伤痛没有多大或是无甚要紧。孩子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学习勇敢,无所畏惧的面对轻微的痛苦。我想这正是卢梭习惯乡村教育的的地方。

2018年我教学的第三个年头,发生了一件令我措手不及的事情。孩子的意外受伤,当家长着急、心疼而失去理智的时候班主任最需要的就是沉着冷静。家长此时此刻也好比受伤的孩童,需要我们冷静的熏染,跟在旁边,安慰劝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