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让花朵自然开放(付婉莹)

发表日期:2018/6/21 8:34:0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付婉莹 有712位读者读过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要顺应自然。每一棵植物,每一朵花都有其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如同每一个孩子一样,要让其自然开放。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顺应并指导孩子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不是横加干预,主观臆断。

我们身为教师总是习惯让孩子们认同自己的想法,如果在课堂回答的时候没有被孩子们“猜对”就在加以引导,加以提示。例如,曾有一次的课堂上,在学完整篇文章后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格罗培斯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有强迫症。”下面一个孩子脱口而出,班级的孩子们哈哈大笑,我的内心有点无奈,只好继续问:“水来分享一下你的观点,他一次次地不断修改自己的方案,为了发现最佳的路径,这说明了什么呢?”“力求完美,精益求精。”一个认真听讲的女孩子自信地回答。“概括得非常好。”我不禁表扬了这个孩子。因为她说出了我心中的标准答案。这就导致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学会了看老师的眼色行事。这是否是其真正的心理想法呢?我们不得而知。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应该就“强迫症”和“力求完美”这两点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明白此两者有什么区别,进而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应用这两个不同的词语。而不是只要听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就可以了。

记得曾经一位作家在做自己的文章阅读题时,仅仅得了不到一半的分数。语文,尤其是带有理解和主观类的问题时,呈现出来的答案应该是五彩缤纷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就如同一千个人阅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只要是根据文章自己体会到的,方式和角度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呢?正如我们抬头可以仰望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低头可以俯视滋润的泥土和缤纷的鲜花,远眺可以看见青山和千秋雪,近观可以细察荷叶上晶莹的露珠。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见这个世界的美,那么为什么非要拘泥于所有的孩子都和你站在同一个角度呢?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放下自己的观点,放下自己的主观意愿,耐心地去倾听孩子们心里真正的想法,换一个角度,俯下身来,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倾听他们的声音,你会发现原来还有很多不同美丽的景色,让孩子们思想的花朵自然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