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自由成长——《发现孩子》读后感(刘倩)
发表日期:2018/3/20 13:38:12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张纯 有665位读者读过
假期中断断续续地粗看了这本书,但是思绪并未中断过,每次捧起书仿佛都是与蒙台梭利这位教育大师的一次对话。
本书的前几章,基本上是确定了孩子们的地位以及他们和成人同等的公民权利。书里有个特殊的概念,叫“有吸引力的心灵”,也就是说,孩子生下来就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他们有创造自我、追求完美的能力,就好像心灵是具有吸引力的,让他们主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而此时,成人不需要介入太多目的和追求,只需要随着孩子本能,顺其自然。但是,成长又得分很多阶段,不能一概而论,总结一下大致是这样的:孩子们的自然特点是由自己构建的,而社会特点则需要环境和人的引导。中国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欢以经验为主,长辈们自有一套养育孩子的法则,但是你问她们为什么要这样,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这样的方法并不具有普遍性,也许只是一个不小心在自己孩子身上试用成功的家长的个人所得。同时,我们更是习惯于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产品”,总不离口的一句话是“那么小,他知道什么呀!”其实,就是一句话:让孩子回归自然,让他们自然地成长!
接下去的几个章节,蒙台梭利为我们介绍了孩子和成人的相处之道。说是相处之道,其实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人们可以参与些什么。比如如何培养孩子稳定的注意力,训练孩子的意志,帮助发展孩子的智力和想象力等等等等。蒙台梭利提出很重要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心灵的构建。孩子开始有多个敏感点,这些点是相对独立的,并以各自为中心吸收外界信息,并取得经验,逐渐的这些敏感点各自趋于成熟,并逐渐联系起来,最终构建一个完整的心灵。这个过程要孩子自己完成,成人只能提供环境。孩子自己才是心灵大厦的建筑师,成人只能提供建筑材料。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心灵的构建过程只有一次,一旦形成之后,有些核心部分在成人之后就很难改变了,并形成成人的适应障碍。仿佛盖房子,主体部分的材料在房子建好就无法替换。因此,在孩子心灵构建的过程中,成人要通过改善环境,来提供给儿童最好的心灵构建的材料。了解了这一个概念,其它能力的培养方式也无非是同样的门路。比如说,如何帮助孩子纠错,给孩子自由和独立,并不等于放任,可以放手、尊重孩子所有的合理活动,但一定要及时纠正错误。但是教育的关键就是想办法让孩子避免错误,并使孩子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改正错误,走向正规。而意志是通过孩子不断地自己做决定并采取行动而得到锻炼的。智力的发展则是以自由为前提,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行动才能使智力得到发展。而想象力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自由和自然是本书出现最多的字眼,而成人对孩子,最多的应该是尊重。尊重儿童进行中的活动,不干扰其注意力,观察其目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独立和责任;慎重和儿童相处,做伙伴,避免自认权威、以成人价值观为标准。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我们都希望他们以后有幸福的生活,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恨铁不成钢。请相信每个孩子都在上帝的手中,也请我们不要如此地急功近利,让他们都喜悦地成长,自由地成长,也让我们都快乐地陪伴,微笑地欣赏,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