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爱弥儿读后感
发表日期:2018/6/27 10:57:12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胡梦婷 有708位读者读过
人的真正智慧或真正幸福究竟在哪里呢?它绝不在于减少我们的欲望,关键在于欲望和能力的相称。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绝不是让所有人都能得高分,为了孩子的幸福,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各有其位,各安其位。
说到幸福,似乎总是和不可及的未来挂钩,在书里,卢梭反对为了所谓遥远的将来的幸福,而牺牲当下的快乐。难道分数最高的孩子就是最幸福的孩子吗?他们将来就一定能够获得幸福吗?我们都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答复。其实教育很简单,把目标放在当下,按照孩子的天性,我们尽可能给孩子创造适应他们发展的环境,赋予孩子学习的欲望,而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对他们当下来说是有用的,任何在当下无用的知识卢梭都是反对的。孩子要掌握的东西不要求多,关键是概念必须明确,是凭借他们真实的经验习得的。今天我们的孩子确实是学的很多,然而很多东西他们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钢琴,绘画要达到高的等级…我们忽略了学这些东西的目的和意义,八九岁的孩子能够真正体会艺术后面所隐藏的审美意义吗?看似妙不可言,其实也不过是凭借记忆和反复痛苦的模仿创造的表象。而为了这些所谓的比别人优秀,我们要和一个天性好玩的孩子讲,你要好好学,比别人更优秀,这样你的未来才会比别人更幸福。孩子呢?其实是不愿意的,抗拒的。但是害怕责罚,硬着头皮去学习。在这里,学习确实是让孩子痛苦的事情,他们的学习动机就是为了获得将来的幸福或者也可以说是让家长老师满意。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着重看了第二卷儿童期。卢梭的很多教育观点放在今天确实能够引导我们重新对教育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