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王雅静)
发表日期:2018/11/2 13:21:5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雅静 有732位读者读过
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摘要】: 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生以后的主体发展和学会自能读书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现实的教学中由于课堂纪律、教学时间、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因素,学生在课堂中仍然作为被动者,说明我们在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重要性。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初步探究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动手操作、探究、合作
【正文】:
新课程要求师生角色转换,倡导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里的自主、合作、研究就是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过程,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人作用,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因此,本文将围绕这个点,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初步探究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激活经验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如果动手做,可以达到90%以上。一节课40分钟,如果能让学生操作十分钟,那么这十分钟他就是主人。我在教<6的分与合>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分小棒进行分合。
师:请小朋友将图中的6个桃子分成两部分,你可以怎样分?
(大家都在看着图片想着)
师:那么,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小棒代替图中的桃子,你们动手操作,看看可以怎样分?
(学生迫不及待的动起来)
生:我可以这样分,先移动1根小棒,剩下5根小棒,就是6分成了1和5。
生:我还可以这样分......(其他的小朋友也积极的举起自己的小棒)。
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形式,明白了分与合的概念。虽然学生说不清整句分成和合成,但是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移动小棒,就能将概念和经验连接。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东西。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强化直观感受,使其在其头脑中形成表象,有助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
因此,在教学中每一位教师要明确操作目标,并使学生明白要干什么,明确要观察什么现象,思考什么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深入的研究。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学生自己的反思,都是他们获得知识的时机。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大多数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那么在这种交流中,应当抓住课堂中学生出错的地方,高明的老师一定会让孩子在对错误的剖析中,在与同学的对比交流中学会反思。
记得在学习《认识0》这节课时,其中有个环节:我教小朋友认识0 的意义,其中一个表示起点,比如尺子。这时候有个小朋友问我,老师家里的门牌号为什么有0,是起点的意思吗?我当时我没有告诉他,而是让他下课后问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知道的,等到第二节课,问他有没有知道门牌号中的0的意思,他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了,觉得肯定不是起点的意思。借这个机会,我开始讲授0的其他含义,也鼓励了这些善于思考,懂得和别人交流的学生。
当学生出现疑问或者错误时,我会先让大家讨论正确答案,接着,让他们在知道答案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回答或错误回答,教师都应该抓住时机及时追问,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自我反思。
3.让学生在探究中求真
新课改要求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探究,现实中也有很多的教师注重探究。在我的教学过程中,10以内数的分与合,就是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的,从开始的4的分成,是介绍分合的概念。但是到了后面的8.9的分合,就是需要小朋友自己带小棒探索,到了10 的分合,就是需要小朋友自己探索如何有次序的分一分。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独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开始理解概念到逐渐探索出结果,这就是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总之,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学生对于学习才更有信心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吴正宪: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
[2] 华应龙: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