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探究如何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孙园惠)
发表日期:2018/9/25 8:19:0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李蓉 有927位读者读过
探究如何培养小学低年段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摘要】:
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认真听,是进行表达与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本文从为学生奠定良好听课的情感基础,设计关注学生听课行为的课堂组织形式,利用多种方法培养课堂听课习惯等方面对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进行实践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 低年级学生 学会听课
如今我们所需要的新一轮的新课程、新课标、新的教学理念都要面对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就有着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因此,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认真听,是进行表达与交流、自主合作学习的前提。根据这种需要与学生年龄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老师只有关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孩子心中我们不仅是教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
2、教师要树立榜样。
老师是给孩子起模范作用,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随意打断或做其他事。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教师只有自己认真去倾听,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二、关注学生听课行为的课堂组织形式。
让人乐于听讲的课堂是需要用心设计的。当老师在抱怨学生不听课的同时,是否静心思考过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是否预先重视“学生是否在听课”这个话题?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意图设计中是否思考怎样去关注学生的听课状况?关注学生听课能力培养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有意识去思考这一点,甚至是认真地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其尽可能达成训练学生听课能力的意图。
1、预备铃后做口算。
小学生课间活动比较活跃,上课不能尽快安静下来,让学生新课前做1-2分钟的口算,可以让学生从课间活动的躁动中安静下来,为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做好心理准备。
2、导入环节需精心设计,吸引学生认真的听老师的讲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因此,数学课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
3、课中利用口号培养学生行动一致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我们通常可以运用一些小口号,比如“抱臂坐正--抬头挺胸”“123--做做好”“小眼睛--看老师”来提醒学生。在需要结束独立练习时,用到“手放,笔放”等口号,借以这些口号达到学生行为的统一。学生在说口号的同时,产生相应的条件反射,手口并用,每时每刻都有事可做,条理很清楚,不容学生开小差。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学生兴趣高涨,自然就事半功倍。
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课堂认真听讲习惯。
1、抓住典型,鼓励学生认真听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过不了几分钟就会开始疲劳,所以老师要经常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听别人讲话。老师也要善于抓典型,及时表扬注意听别人讲话的学生,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比较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在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基础上,就能很快学会认真听的本领,养成认真听的习惯。可见,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能让课堂收益无穷。
2、细化要求,教给学生听课的方法。
小学生一般都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而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且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没有认真听课。当别人发言有错时能及时发现,并学会评价同学发言好不好。不随便插嘴,要认真听完别人的话再发表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当别人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能够虚心听取,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的接受,做到听、说、思并重,相互促进。
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学会听课,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听课——教学中不可忽略的教学机智》,葛红亚,游春艳,《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第2期;
2、《低年级学生听课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朱茜,《时代教育》,2008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