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低段教育教学随感(周玮)

发表日期:2018/11/5 8:56:5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潘雪梅 有651位读者读过

低段教育教学随感

   教学一年级已两月有余,说起内心感想真是思绪万端,期待、焦虑、困惑反复轮回面对管理对象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两个月以来,一直不断给自己进行心理建设,并努力落实到行动路径上来。但遇到的问题依然不少:常规管理有待提升,课堂教学尚未找准方法,对班级特殊学生的转化工作还需要花更多力气。在这两个月的上课、听课、教研活动中,我整理出几点思考记录下来作耳畔之钟,以不断鞭策自己。

  第一点是要降低姿态蹲下来。这点感想源于十月份视导课后跟两位听课老师的交流,那节课准备匆匆,设计东拼西凑,没有充分预设学生的接受能力。自以为布置了预习、细化了要求就没问题,但在课堂上学生暴露出句子读不准、读不通、唱读等一系列题,当时有所意识,却为了完事先设定的课时目标,没有及时改变策略把重难点放到指导朗读上来。课后老师们跟我交流的时候说教学目标设置的太多,我还有些不以为然,但仔细回想起上课时学生的接受状态我才若有所悟。联想起有时我布置一个任务,学生达不成甚至都没有接收到我的讯号,血压一下子飙上去,在琐碎班务的压力下很快就沦为了情绪的奴隶。当下沉心静气地反思,或许我太不了解一年级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没有试着站在他们的高度去给予理解,总是强势的“我以为”。或许学生很认真地听了但依旧没能理解我的意图,我的指责只能让幼小的他们手足无措,情况只能变得更糟。“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领”,一字之差,当中要经过的路程多么漫漫。接下来我会主动揣摩孩子的心理,多从他们的立场出发,充分关注学情,让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都能有的放矢。

   第二点是保持状态学起来。入行第五个年头,老实说心态有点停滞麻木,以前每次外出教研培训还时常有“打鸡血”之效,在学习现场暗自表决心:回到我的课堂也要这样做,管理班级的时候我也应该多这样思考,用这种办法现在的想法就三个字——算了吧。想去听课,时间不够,还是算了吧。想去讨教,脸皮薄,还是算了吧。想去改进,精力不济,还是算了吧。无惧止步不前就是一种退步,以前教中高年级有一套教学程式,现在对象改变了,从课堂常规、教学侧重、家校沟通各个层面都有区别,因此要找回不断学习的心态。比如两次被听课都被反馈说常规方面有待提高,这说明在提高学生注意力方面,我一直没有找到抓手。听课老师就提醒我要多准备几个行之有效的小口令,在课件设计上要更吸引低年级儿童走进经验丰富的前辈老师的课堂,我发现课堂常规几乎不用提醒,口令“消失了”,形式化的东西被荡除干净,学生们被老师精心设计的学习内容吸引,我坐在下面的真实感受是:如果我是学生,我多喜欢这样的语文老师啊!通过观摩听课,我对常规管理、课程结构、教学重难点等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更加清晰了,在练字、识记、朗读、学情检测方面也吸纳了前辈老师的一些好方法。一年级,不止是每个孩子新的起跑线,也是我要奋力追逐的新起点。

   现在流行讲初心,我的教育初心就是在纷扰的事务中竭尽所能做一名会教书的语文老师、会管理的班主任回想刚入职那年,几乎每培训场合前辈们都会叮嘱那句“教育从心出发”:爱心、耐心、细心,虽然听起来俗套,现在看来确是永恒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