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阅读——一年级语文的学习力(孟宪玮)
发表日期:2018/11/5 9:18:4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潘雪梅 有745位读者读过
阅读——一年级的学习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孩子学习困难时——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从学生时代走来我对阅读一直深有体会。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和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往往看不出太大的差异。课外阅读少的孩子在辅导班、家长和老师的强力推动下,甚至会暂时表现出成绩方面的优越,课外阅读变得可有可无。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随着学业的不断扩展和深度增加,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后继乏力。
我从不以成绩论学生高低,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平平,但只要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
然而现在孩子的阅读环境是缺失的。我在开学之初的家长会上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从没给孩子玩过手机的举手,五十个家长只有一位家长举起了手,随着科技的发展,家长和学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这股浪潮中。电子设备提供的内容太过绚丽动感,而这对低年级的孩子还是有危害的,它对孩子专注力和宁静的心态的形成都是不利的。大多数家长忙于工作,认为丢个手机或者平板孩子能很快安静下来网络、电影、电视大多只能带给人们一时的感觉刺激,这种快感是感官性的、短暂的,过早接触,会使孩子失去思考的能力,孩子会变得只会看不会想。而阅读带给人们的既有丰富的感官刺激,也有感官之外的无尽想象,还有对天地人生的深入理解,这种快感是全方位的。我一直相信孩子对书的热爱是天生的,如果持续的让他们接触到书籍,那么在书的海洋里泡大的孩子,语文素养,人格形成是不可估量的。
所以,阅读是我想带给我们班孩子的第一笔财富。开学之初我让孩子准备三本书,《日有所诵》《声律启蒙》《小学古诗文》。中午和课间是孩子们阅读时间,读书是件愉快的事这样的意识是非常很重要的,我会将读书这件事当作奖励,比如表现好的小朋友可以优先去读书,去图书角选择自己想看的书。
我常觉得,只要大人们一个小动作或一句话,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引发孩子的学习渴求,成功激励出他们的学习动机来。比如我经常在孩子面前读书,中午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我也会拿一本书,并且时而不经意的说哪本书真的太好看了,那孩子们都以借到这本书为荣,抢着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了。
因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呵护和鼓励孩子们追逐阅读的热情,是非常重要的。我担心在孩子阅读这件事上,如果我没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没有关注到孩子已有的阅读基础和心理需求,引导不当、操之过急,只是去强调孩子读了多少、从阅读中收获了多少,会让孩子们对整本书阅读产生一种害怕和恐惧,这是舍本逐末、反阅读的事情。
并且阅读是不能攀比的,它也不是很功利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我们不能让孩子们有太多阅读的压力,从而抗拒后续的整本书阅读。午休时间或是快乐星期三的时间我让孩子跟随我的讲述一起享受故事的快乐、享受阅读的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真正愿意亲近更多好书,喜爱阅读,这才是我想着重引导的。
读后我一定会和小朋友交流,让孩子们在彼此的交流、思想碰撞中进行阅读提炼和思考。我特别喜欢在阅读交流课上和孩子们的交流,,在阅读交流中,我不是权威,只是一个和孩子一样的普通读者。交流的问题也并不是我提前准备的,我作为一个和他们一样的读者,读完对某个点产生强烈的感受,那么我就会抛出这个问题,并且交流也没有标准答案,谁读得认真,敢于思考和表达,答案就在谁那里。每次孩子们的发现和思考总能带给我太多的惊喜。我很喜欢这种平等、轻松的氛围。
此外我也相信音乐的奇特效果,中午午休我会让学生听古诗改编的音乐,让孩子聆听抒情柔美的音乐培养静气,有的会在音乐中逐渐沉睡,有的孩子很开心,跟着音乐手舞足蹈的学着唱心乐感带动语感训练,相辅相成,我觉得都很好。
阅读就像美食一样。吃了好吃的东西,就不断想吃,读了好的书,也会让你不断地去找好书读。阅读会带给人喜悦感、新鲜感,这些最后都会汇聚成精神上的饥饿感。事实上,孩子长大以后,是用在儿时所阅读的东西、所体验的东西、所经历的东西、从书本当中获得的基本价值观,用感恩、慈善、友爱等这些最伟大的观念和知识在建设。这也是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拥有的。所以,孩子早期的阅读非常重要,并且比读更重要的是读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适时的引导。
我相信,书有光,孩子也是世界上一点一点的光。把世界带进教室,是光遇见光。这光会聚在一起,成为照耀于孩子天空的太阳,照亮他们的前程,温暖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