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 (谭耀芳)
发表日期:2018/11/5 18:16:0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无 有1098位读者读过
《教师第一课》读后感
-----谭耀芳
作为一名新老师,开学第一天学校就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书《教师第一课》,是由中国十大杰出教育家朱万新先生所写,我读后收益良多,对教师事业有了新的看法,书中很多观念对于我而言仿佛是提前打了预防针。读了后,正如诗中所说:
饮食珍贵的文字,精神变得强壮,再不觉得贫困.....使你飞翔的只是一本书,能有多大的自由,精神摆脱了束缚。
我大致归纳如下:
一、首先进行职业认同
教师事业,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用人类知识和价值体系塑造人类灵魂。正是由于这份事业的神圣,所以,从一开始你就要从本质上去进行职业认同。没做老师前,对老师的印象一直认为是最光荣的职业,培养了一批批学子,也许在许多年之后,还会有人记得你,和你打招呼。同时也是很轻松的职业,一年两假,就是有课时,上上课。可是走到工作岗位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样的。就时间上说,你每天必须要早起,你一进入学校就像一个陀螺,不停的运转,节奏非常快,工作要求非常高。而且你工作对象是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习惯,性格都是完全不同的,并非是你如你所想,你在上面尽情的教,他们完全认真的听。同时教师事业也会受到市场与拜金主义的冲击,教师也容易像其他职业那样,在大潮中迷失自我。所以既然从事这份职业,必须进行认同。
二、你得建立自我信任和对学生的信任。
对自我的信任是指:我相信我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是独一无二的,我必将成为真正的创造者,我必将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虽然我并不确切的知道我将来会做什么。
对学生的信任:无论学生多么愚笨、顽皮不可救药,对他的未来始终抱有信心,坚信他的生命具有无限可能性,他无论经历多么灰暗、挫折甚至倒退,最终一定会有所陈就。
在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一定要具有这两种信心,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传递出去,才能让学生也能更加自信,变得更好。
三、不断学习,进行“专业”发展
教师教育孩子,不是仅凭热爱,他必须理解孩子,理解生命,
理解教学,这需要一种精确的修炼,即专业发展的过程。从种子之破土,它所穿越的一个个日夜,一轮轮四季,都是寂寞的。如果没有教师高度的专业发展,爱何于实现?如果没有高度的教育教学技艺,”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自身不是优秀者,如何培育出优秀?而如何专业化,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
1.专业阅读,吸纳前人的知识总结和经验精华。
阅读,也就是吸取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总结。作为一个新老师,你必须得专业,专业的谈吐,专业的表达,专业的授课,而这些必须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才可以实现。专业阅读要求寻找到自己的经典书籍,也就是根本书籍,奠定教师精神和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专业思维。有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人类,理解世界,理解本身,理解生命,理解教育。在阅读方法上,主张知性阅读,通过对书籍的聆听、梳理、批判、选择,在反复对话中,将书籍中有价值的东西吸纳、内化到阅读者的认知结构之中,从而使原有结构得到丰富、优化或者重建的过程。
2.专业写作,对教育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和梳理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每天的教育生活是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专业写作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必须是对自己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的总结和反思。二、强调与实践相关联。专业的写作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无法脱离专业实践而单独存在的,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三是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专业写作是学术性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因此更注重事实、学理和逻辑,强调客观地呈现问题。四是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五是注重案例研究。比如留守儿童,作弊问题,教师惩罚问题,不良习惯措施等。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的案例研究,就可能为任何老师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提供一个丰富可参考的资源。
3.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每
天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教师的成长就是有限的,而如果大家组成一个发展共同体,那么多个思维与知识经验碰撞在一起,那么教师的成长就是成倍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有一个共同宽松氛围的土壤。同时教师共同体需要引领与榜样,引领者可以是校长,也可能是普通的教师。引领者对共同体内部的人进行推动,同时进行监督和约束。每个成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在活动中不断证明自己,体验成就感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我们学校就有这样一个青年发展班,由我们学校的学科带头人
马校亲自引领,我们新老师都像学生一样,写钢笔字,粉笔字,交博文,按时完成不同的任务,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