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重新认识习作课(邱静)

发表日期:2018/11/5 22:04:5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752位读者读过

重新认识习作课

作为刚刚入职的新老师,非常有幸能够参加南京市小学写话习作教学衔接策略研究观摩研讨会。半天的学习让我感受颇深,让我对小学习作课有了新的认识。

写作文不仅仅是学生头疼的事,更是语文老师头疼的事。老师知道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写起来困难等,但是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仿佛是爱莫能助,所以写作的效果是不太理想。老师在批阅的时候总感觉学生没有写出真情实感来,没有写出想要的样子来,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久思不得其解,所以习作教学变成了令我头疼的事,但是那天的习作观摩课给了我启发,令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原来习作课是可以这样教的。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罗刚淮老师的《猜猜他是谁》的习作教学。

首先,导入的浅易性和高效性,他是从学生熟悉的《西游记》开始的,出示一段描写人物的文字,猜一猜描写的是谁,这个问题的提出,起到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立刻从课前的状态进入到了课堂,气氛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了,学生们积极发言。由猜人物的依据,明确了写人物应该注意的方面:外貌(耳朵,胖瘦,穿衣……),性格,品德,本领。在这一环节中罗老师并没有把应当注意的事项强加给学生,他做的仅仅是把学生说出来的加以总结和归纳,然后呈现出来对学生加以巩固。罗老师的导入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他的导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这对我这个老师是一个极大的启发,原来导入不仅仅是为了引入到课题而且应该是深入到课题的,如果导入部分做得好,那么课堂效果会锦上添花,所以课堂导入不容轻视。这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好的导入在课堂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玩游戏,蒙眼猜人。当学生们听到是游戏时立马兴奋起来,他们学习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但是学习只有热情还是不够的,更需要老师的及时点拨和引导。当罗老师出示描写猪八戒,唐僧,孙悟空的文字时,他们分别说出了正确答案,也分别说出了猜测的依据,罗老师顺势板书了描写人物特点——外貌,体型,衣着,性格,特长。这是由文字到人的猜测游戏,同学们猜得不亦乐乎,就在大家说的比较起劲的时候,罗老师把话锋转向了由说到文字写作的的环节,实现了说话到写话的无缝连接。一个同学蒙着眼睛,一个同学作为模特,两个人站到前面,其他同学说特点,被蒙着眼睛的人猜另一个站着的人是谁。学生们踊跃发言,所有的学生都融入到了课堂之中。你一句,我一句的在表达着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和认识。正是罗老师的这种趣味性教学才充分的点燃了学生表达的热情。

再次,教学方法的支架性,当学生的表达不能准确描述人物特点时,罗老师随机用课件展示了生动的描述,比如说,当学生描述头发,眼睛不具体时,这样的展示大大的降低了孩子能的学习难度,为孩子的进一步学习提供了支架式的帮助。这种支架子性教学法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明白了什么样的描述才是具体描写,而不仅仅是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写具体就可以了。老师在课堂上就应当提供这种针对性的帮助,毕竟三年级的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还很差,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而这样的及时展示正是孩子所需要的,它为孩子们的改进提供了示范,为孩子们由表达向习作转变提供了纽带的作用。孩子们在表演的基础上,对于猜测人物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这个时候要求他们把想描写的人物写下来,让别人来猜将变得轻而易举。那么怎么样写才会更生动,更具体呢?罗老师总是能及时把握住学生的困难所在,他在学生有困难的环节上,精心准备了课件,及时出示了习作歌:写人物,抓特点,外貌衣着很特别,脾气爱好也重要,兴趣特长值得写,用上好词写句子,按照顺序更精彩。这样的顺口溜既简单又明了,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就明白了描写人物需要注意的事情,以及需要特别描写的地方,这样就轻而易举的解决了学生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样写具体的问题。

    纵观罗老师的课堂,他始终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结合学生的实情进行情景教学。他给孩子的习作提供了帮助,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习作不再是孩子感觉害怕的事,反而成了孩子乐于表达内心的工具。相比较而言,我的习作教学,更多的是灌输式教学,仅仅是从个人的角度希望把更多的知识教给孩子,殊不知这正是一种愚蠢的教学方法,反而使得结果事与愿违。通过这次的习作课学习,我明确了以后的习作课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