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教育故事 王亚楠
发表日期:2018/9/20 17:55:4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亚楠 有978位读者读过
“刺猬”女孩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生命。”回忆往昔,也正是这份来自学习生涯中高老师的包容之爱,让我立愿并踏上了这教书育人之路。作为一名刚刚踏进教育工作的新人,虽充满热情与干劲,但由于经验的不足不免忐忑,却又幸得大家庭的关怀,提携着我们年轻教师不断成长。
第一次承担语文学科教学工作、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第一次执教一年级、第一次以独立责任人任教……兴奋之余,也骤然升起了强烈的责任感。每当我看着一个个小不点儿背着比自己还要大的书包,小跑的走进校园,我总会不自觉地走近孩子身边,生怕他们会不小心摔倒;每当在校园里遇到孩子扬起可爱的小脸向我问好时,我总会不自觉地弯下腰身去回应他们“你好”;每当我迎向孩子清澈透亮的眼眸时,我会在内心思考——他是否从我这儿有所收获?我是否有做好身为一个老师的任务?不知不觉间,孩子彻底地融进了我的生活,“我孩子……”成为了我的常见话语,睡梦中的我也常常与孩子相会。他们是那么的单纯可爱!我的孩子们常常会在课下跑到我的身边找我说悄悄话,“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爸爸昨晚带我去林同学家玩呢!”、“老师,我和李同学是幼儿园同学。”、“老师,我想邀请你到我家玩游戏”等等。有时候会有孩子跑来考考我,“老师你知道120+300等于多少吗?”当我随口说出答案时,孩子会惊叹道:“老师你真厉害!我长大也要像你这样!”与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在我内心积淀的是满满的爱与幸福。
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的工程,其过程总不是一帆风顺,也会有小坎坷、小磨练。因为接手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的他们似乎还未适应小学生活,时常会出现“躁动”状况,而这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措施就是用大音量去压制躁动,虽看起来有效,但几天下来明显感觉到的是嗓子不舒服,孩子往复出现“躁动”情况,此刻的我明白,这不是长久之际,在课上、课下的观察中,我发现仅仅在课前提要求是不够的,过程中需要去找做的好的小朋友去详细评价她做的好的地方,树立范例是很重要的。不仅如此,对于未能进入状态的孩子一味的批评达成的效果总是让人失望,他的眼里会有失落、会有恐惧。即便做的不是那么好,也表扬一句“陈同学听得可真认真”,此时你会发现他把手中把玩的橡皮放下,抱臂坐正认真听讲了!
我们班有一个女孩子在开学初便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上课小动作很多,不认真听讲,当老师对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她的眼神充满了敌视,满脸不耐烦。对她的教育问题一直让我感到很头疼,也很担心。对此,我和孩子的父母也就此问题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了孩子幼儿园阶段的相似表现,探讨着相互合作尽快地解决此问题。但让我意外的是,转变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那样的一件小事竟然彻底改变了我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女孩子平时留着中长头发且碎发很多,所以常常会挡住视线,有一次跑操,因为剧烈运动后的缘故,她头发披散了下来,部分头发遮住了眼睛,我走上前,用自己的头绳帮她绑好了头发,然后我告诉她,以后可以像这样把头发扎起来,头发就不会再遮住眼睛了,当时她似懂非懂的冲我点了点头。第二天她果然扎着那个发型来了,让我意外的是路过讲台的时候,她扭过头冲着我费力的挤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她笑的那样用力,让我感到从所未有的感动。从那天开始,她变了,她看我的眼神变了,上课开始认真听讲了,跟老师说话的语气也变了。更让我意外的是,一个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一个学期过去了,这个女孩子竟然一直是当时我给她扎的发型,从未换过。学期末我终于问了她为什么,她说,王老师扎的小辫儿,好看。从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孩子想要的,其实很少。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和蔼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关心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带来那么多的欢乐、那么大的改变、那么重的感动。请不要吝啬一句言语、一个动作,因为那可能是孩子人生画卷中的一抹艳丽色彩。
和孩子在一起,你会发现时间过得格外快,我看着他们每天在一点点的进步——今天吃光盘了、今天能够自己收拾自己桌子周边的卫生了、今天协助其他的小朋友给植物浇水了……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树,而我,一个护树人,每天都在我的林子里仔细检查着我的每一棵树,确保他们不渴,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阳光,确保他们能够长直长高。这在我眼里原本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可不知不觉中这竟然变成了一件这样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