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儒林外史》读后感(刘利)

发表日期:2018/11/9 17:00:2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990位读者读过

《儒林外史》读后感

《儒林外史》作为我国清政府统治时期一部最具讽刺色彩的批判小说之一,具有那个时代的代表色彩。作者吴敬梓,一个驰骋于官场的明白人,也许正在因为身在官场,看惯了八股科举制度对当时读书人的残害,才写下了这么令人发指的小说。读完小说,感触颇深,也对我作为一名小学新老师,如何在工作中保持严明律己,刚正不阿的性情,如何在中国素质教育背景下正确为孩子们传道受业解惑具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两类人。第一类人,一开始很好,具有很好的道德品质,但是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自己的内心也潜移默化受到感染,渐渐地向着黑暗力量倾斜。第二类人就是极具正能量,在旧社会能够脱颖而出,在当今也能被大家所欣赏的另一类有骨气的好人。

第一类人的代表就属《儒林外史》中的匡迥。匡迥本是一个勤奋好学,受老师爱戴,受身边人尊重的人,更有甚至因为他这些优良品德而愿意助他更上一层楼。但是也许是因为当时的政府、朝廷太过腐败,也许又是因为自己的定力不够,导致自己成为一个背信弃义不讲信用的坏人。而第二位代表人物就是在旧社会极其吝啬的严监生。也许在我以前对吝啬一词的定义应该是除了对自己大方,对家人、朋友还有不相干的人吝啬,但是在严监生身上让我知道,即使到死,也不愿为自己花一分钱治病的终极吝啬鬼。他爱钱如命的性格使他对身患重病的妻子弃之不顾,最终身亡。而多于自己也因太过吝啬没有好下场,最终以悲剧结尾。

但是在《儒林外史》中我们也看到了另一类人,他们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用不完的正能量,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希望,看到朝气磅礴的活力。第一代表人物就是出生贫寒的王冕。虽然家境不好,但从小便饱读诗书,所以在成年后成为了当地的名人,朝廷也聘请他去做官,但是看破世俗的他并没有受到官场轻浮的表象所影响,而是振作自己,归隐山林,做一位闲云野鹤的文人。另一位就是郭孝子。孔子曰:“百善孝为先”。郭孝子正是用他的行为来诠释这一句话。虽然他的父亲抛弃他出家,即使父子相见也不认他,但是他依旧秉承着一颗对父亲的赤子之心,一直陪着父亲,在父亲死后也将其安置妥当,完成他人生中的一大夙愿。

其实作为新老师,我很怕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被“渲染”,很怕自己成为第一类人。很怕自己成为一个工作作风涣散、道德沦丧、违背学校纪律、带坏学生、给学校抹黑的人,社会千变万化,花花世界总是容易使人鼠目寸光,最终在思想上犯错误,最终越陷越深,无法自拔。但是自己心中的那抹阳光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引导我成为第二种人。一位孝敬长辈,爱戴学生,团结同事的正直青年。

我很普通,我不像伟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心中有一个小小的梦想,那就是好好学习,好好教书,让我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学习体会生活的美好。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懂得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