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抓”住那群孩子!(汪秀琴)

发表日期:2018/10/26 19:46:3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724位读者读过

“抓”住那群孩子!

——如何让低年段孩子“活”在语文课堂

语文本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但是受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影响,在某些老师的教育中,语文逐渐演变成为一门靠死记硬背才能得高分的学科。如何才能让低年段孩子“乐”在语文课堂呢?这是一个让很多老师头疼但又不懈为之努力的问题。

在两年的低年段语文从教过程中,我从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那儿“偷”学到了一些经验,在参考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后,我认为让低年段孩子“乐”在语文课堂,爱上语文学习有以下几个突破点。

吸引“熊”孩子

“熊”孩子泛指班级中所有注意力不太集中,脑子里总是有千奇百怪想法的孩子。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群熊孩子当堂课的配合与否。如果一堂课出现了两个以上的“熊”孩子,那我只能告诉你,不好意思,这堂课几乎毁了。一个“熊”孩子的出现改变不了什么,但是当两个“熊”孩子一起出现,那只能说这堂课几乎濒临失败。如何治住这样的“熊”孩子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只有当你牢牢把他们的注意力给抓到手里抓到黑板上,才能有效控制整个课堂。吸引“熊”孩子的注意有很多种方法,比如:猜谜法。低年段孩子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那群“熊”孩子,他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年级孩子问:为什么会这样?在我的课堂中,我时常采取猜谜的方法来吸引孩子们尤其是“熊”孩子们的注意。在教学《小书包》一课的过程中,我多次运用猜谜的方法去引导教学,比如教学“书包”一词,我用了这样一个谜语:大肚皮,知识库,放学具,收书本,天天跟我上学去。在导入过程中我就用到谜语来导入,使得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我所要教的内容上,“熊”孩子更是十分激情地将全身心投入到了我的课堂当中来。在授课中间时段和四分之三时段,我再一次运用两个谜语吸引学生的注意,课堂结束后,发现原来课堂中的“熊”孩子突然就都不见了踪迹,他们都从“熊”孩子变成了课堂中的“乖”孩子。

调动“闷”孩子

“闷”孩子,即那些课堂中几乎一言不发,不追求“表现”的孩子。这样一类的孩子有的看起来不善言辞,实则小身体里充满了大智慧。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任其待在教室的某个角落磨掉身上散发的光芒,而要充分给其施展“拳脚”的机会。我认为在低年段语文课堂中,很重要的字词学习离不开一个叫“开小火车”的游戏。这个游戏在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中,对于调动“闷”孩子的积极性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这个游戏也是我这两年来屡试不爽的游戏。“开小火车”前,我通常会用这样的小口令提醒孩子们:“火车火车哪里开”?在说着这样的小口令的同时,我还会将双手做车轮轱辘转的动作,从而引起孩子的注意并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闷”孩子们在其他同学兴奋的“火车火车这里开”的影响下跟着大家一起做动作并开小火车大声读出来需要朗读的字或者词语。这样的状态下,再适时提问这样的几个“闷”孩子,他们的交流能力以及课堂的参与度在一堂课中会有十分明显的变化。

提醒“懵”孩子

“懵”孩子,不言而喻,就是班级当中最萌最可爱却又让老师们很着急的那群孩子。对这样的一群孩子来说,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可能恍然间就成了过眼云烟,他们甚至有时都不知道老师一分钟前刚刚说了什么。这样的“懵”孩子,虽然可爱,却也是考试中的隐形“炸弹”,冷不丁地把老师吓一跳。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提醒,多多鼓励便是对这群孩子的最有效的办法。比如:当他课堂中开始犯懵的时候,给他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叫他起来回答问题,这时你的教学便开始存在有效性了。在教学《秋天》一课时,当我讲到秋天大雁的飞行是什么样子的时候,班里的“懵”孩子忍不住学习大雁飞行的姿态,在我继续往下讲的过程中,他丝毫没有跟上了的意思,还在自己秋天的世界里“遨游飞行”。此时的我正讲到“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我立刻叫他起来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造句,他又呈现除了往日“懵”的神态,对着我眨巴眨巴眼睛,于是我便让同桌帮助他造了一个句子,并在这个过程中适时提醒其他的“懵”孩子上课要跟着老师的节奏走。适时提醒的办法除了这个,也可以由老师走到“懵”孩子的身边轻轻抚摸一下头或者轻轻敲一下桌子,这样的方法既不影响老师上课,也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鼓励“弱”孩子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不喜欢用“差”这样的字来评价孩子好坏,孩子差,不一定能变成好,但是孩子弱,就一定有由弱到强的进步空间。我们班“弱”孩子并不少,但是我发现越是那些“弱”的孩子,越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的孩子在一个周围比较强的环境下,本身自尊心就较强,如果再一受“刺激”,被老师的语言伤害到的话,只会逐渐熄灭掉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鼓励的语言有很多,老师的鼓励比如“XX今天的字写得真好看”,明天这个孩子的字一定会比今天写得更好。除了老师的鼓励,还有同学们的鼓励也很重要,一般说来同学之间都是很乐于看到同学的进步的。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小口令“棒棒你最棒,继续努力会更棒”,孩子们在说这样的小口令夸奖别人的时候会同时向被夸奖的同学竖起大拇指。在我的观察下,几乎所有的“弱”孩子对来自同学的表扬都十分受用。他们打心底里乐意被同学看好,也乐意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你看,我有进步了”的自豪的神情,接下来你会看到他们在课堂中更加积极更加认真参与的样子。一堂课中,“弱”孩子的投入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

其实不论是在什么课堂上,抓住课堂的主体才是关键,而课堂中最重要的主体便是孩子。抓住了孩子,才能抓住课堂。准确地判断各种孩子,又是抓主体必须经历的阶段,抓住那群孩子,既是老师们的任务,也是老师们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