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恣意绽放(张艳)
发表日期:2018/11/20 0:36:2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924位读者读过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恣意绽放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小学生写的有关老师是什么的作文,题目叫做《园丁与导游》,那天我看完以后感触颇深,就把作文存在我的手机里了。后来,在我给孩子练习一份按要求写句子的练习中时,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老师比作了“园丁”。于是我利用了几分钟时间给孩子读了这篇《园丁与导游》的作文。
这个孩子写道:幼儿园时,老师就说自己是园丁,哺育我们成长。小学低年段时,试卷上也会出现老师是园丁之类的话;小学高段时,会有“老师就像()”的比喻句出现,学生们就自然而习惯地填写上“园丁”二字。
我们总是用园丁比喻老师,用花朵比喻学生。就连百度和字典上关于园丁的第二种解释都是“可用来比喻老师”。
因为这是个爱思考、爱质疑又有想法的学生,所以后来,他用“导游”来代替“园丁”去比喻自己的老师。他认为,老师就像导游一样带着孩子们参观一个地方。有的孩子看见的是树,有的孩子看见的是鸟,还有的看见了草地······虽然,老师教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因为自身原因,同样的知识理解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观园丁、花草就不一样了。这些花草的命运都已经是安排好的了。牡丹不会变成玫瑰,百合不会变成月季。在风雨中,有园丁的保护,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过是发芽,吸取营养罢了。他们只需要接受,而没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孩子们“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而不应该像园丁,修剪掉孩子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孩子们长成只会听话的植物。
一个孩子都能有这么高的觉悟,为什么我还是在逐渐把自己塑造成“园丁”呢?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更何况对一群还不满十周岁的孩子呢?
在教师学习的那段时间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里有这么一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无限地挖掘他们的潜力。 所以,我不要做那个只会修剪的“园丁”。
但是,孩子们还是那朵需要呵护、需要关爱的娇嫩花朵。
下面,就我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谈一谈如何“让每一朵生命之花恣意绽放”。
一,作文教学中,要爱护童心,尊重“天性”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与生俱来的性格是快乐、自由、游戏,而这种“天性”在小学生身上是独有的、可贵的一种性格。作文教学更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童真,爱护他们的童心,尤其是在新课标的各个阶段分别强调“对写话的兴趣”“乐于书面表达,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感受”。当今小学作文理想形态是以“儿童”为本位,教师应以儿童文学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训练有创意的作文写作,而不再是以成人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的写作,不再是写出假话、空话连篇、千篇一律、简单而不具体的文章。儿童的语言与成人的语言不同,这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所以在儿童作文中,我们会看到稚嫩的文字和独特的体验,教师要爱护这可贵的童心,从儿童的视角来寻觅文章中的珍贵。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得到爱护与尊重,恣意绽放在自己的文章中。
二,以童心激活课堂,营造“童心课堂”情境
课堂上,儿童才是主角。他们的心灵是敏锐而富有灵性。儿童有儿童的特点,他们只有纯真的童心,追求快乐,喜欢想象,想法简单朴实,有丰富的童趣,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对话,充满着许多情趣,所以他们更愿意看安徒生童话,看迪斯尼电影,看神话故事······如果要让他们的童心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保持一颗童心,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感悟。在作文课上引入丰富、生动有趣的儿童文学故事,采用机智、幽默的儿童文学语言,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启发,思维得以发散。“童心课堂”就是在课堂上以“儿童为主”,尊重儿童的想法,积极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学生的较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展现自己的个性,拓宽视野,从而激发儿童的“灵性”。
让每一颗童心都开出一朵灿烂的花朵,恣意绽放在充满童趣的课堂中。
三,善于激励,利用好老师的期望效应。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光有批评的教育更是不完整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在
于激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确实不假。经过我自己的育儿经验和最近的班主任工作总结,我发现,大多数成功的孩子都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赏识和肌理中走上成功之路的,特别是老师对他的激励。而给予大量批评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对立情绪,不仅不会改正错误,还容易埋下仇恨的种子,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虽然毕业后也能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但却丧失了教育的最佳时机,往往成为遗憾。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激励呢?
1,告诉学生,你是与众不同的,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激发学生珍视自己。成长中的学生最缺少的是自信,是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师如能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与众不用,学生就能产生动力,获得前进的信心。
2,批评学生后,一定要告诉学生你对他的期望,这样可以避免产生对立,拉近师生感情,达到转化学生的目的。此时,批评本身变成了一种激励。
3,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使其发扬光大,力争从懒惰者身上发现“隐”,从好动者身上发现“活”,从内向者身上解读“热情”,在一声叹息中听出“上进”,在声声抱怨中听出“责任”。发现了优点,就找到激励学生的契机。
4,变换角度:千万不要因个别孩子的错误批评全班学生,因学生的一点错误否定学生整个人。把批评个别学生变成表扬大多数学生,教育效果会好得多。
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沐浴在期望的阳光中,恣意绽放在成功之路上。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可爱,每一朵花儿都会绽放出美丽。让我们在自己的教学中、管理中,多多尊重,多多爱护,多多激励,让每一朵生命之花都能恣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