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家校合育,共建孩子精彩童年(贾文双)

发表日期:2018/11/30 15:54:4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贾文双 有812位读者读过

小学家校合育的现状及有效途径(贾文双)

在如今的教育领域中,家校合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越来越认识到家校合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家长与学校之间没有展开有效的合作,特别是农村小学,在家校合育方面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一、家校合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主动地与学校配合,而学校也尽可能地为家校合育创造条件。然而,一些新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家校合育阻力重重。

(一)前景可观

1、家校双方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短,在教育方面,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关系着整个家庭的发展,家长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孩子的脚步,因而也就希望学校能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同时,学校和老师也越来越意识到一个孩子能否较好地接受学校教育,往往取决于家长的配合程度,更取决于学生在家庭中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家校双方对家校合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给家校合育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2、学校尽可能为家校合育创造条件。教育部在《关于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出能代表全体家长意愿的在校学生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各学校根据指导意见,设置了家长委员会,通过多种形式动员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来。除此之外,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各种活动都旨在把学校和家庭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而笔者所任教的江宁中心小学,作为农村小学也已组建了家委会,开展了家长学校、班级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的促进家校合育的活动。可见,学校都在尽可能地为家校合育创造条件。

   (二)阻力增多

1、问题家庭的逐渐增多。众所周知,现在问题家庭越来越多,特殊儿童的数量急剧增长,单亲的孩子、留守儿童、寄宿托管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给家校合育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单亲家庭的孩子易出现情绪波动以及嫉妒、多疑、仇视、自卑等心理,且家长往往因为重组家庭等原因忽略对孩子的关心与教育。留守儿童、极速托管儿童大多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的隔代抚养容易缺少“规矩”,而有更多“溺爱”,重智轻德,如果隔代家长缺少现代教育理念,就很难与学校结成教育同盟。

2、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随着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我们发现对于教师体罚学生、为难家长等不良行为的报道越来越多,导致人们以偏概全,对学校教育产生了怀疑,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学校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为了“自保”而束手束脚,除非迫不得已,不再那么积极主动地区与家长交流沟通,这大大减少了家校合育的机会。

3、学校活动的力不从心。虽然学校为促进家校合育创造了很多机会,设置了很多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大多是为了应付检查,完成任务,这使得家校合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学校要求班主任定期家访,却没有任何制度要求或指导意见,也没有任何核查制度,导致很多老师因怕麻烦而省去了这一环节。

二、家校合育的有效途径

针对当前家校合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家校双方都应该更加积极努力地去寻求有效的家校合育途径。而学校和教师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组织机构,落实家校活动

几乎每个学校都在进行家校合育,最基础最传统的家校合育途径有召开班级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组织教师进行家访等,学校缺少的不是各种各样的家校活动,而应该是将已有的驾校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应该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或负责小组,构建新思路,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议每个年段设置相应的负责小组或负责人,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因为同一年段学生年龄相仿,学习内容相近,加之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也是以年段为单位进行。所以按照年段分设负责人既便于对各年段家校合育工作进行考核,又利于老师和家长掌握孩子的普遍规律,便于开展学校教育或家庭辅导,及时解决年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丰富家校活动,更新家长观念

除了传统的家校合育途径外,学校方面更应该丰富家校活动,给家长创造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

1、设置家长开放日,丰富家校活动。其实就小学而言,每学期开展的活动很多,有班级、年级、年段甚至全校各个层面的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只是学生自己参与进来,家长也只能在孩子茶余饭后的谈资中得知一二。学校可以根据举办的活动,如体育运动会、艺术节或作文、手抄报、绘画、书法展览等开设相应的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前来参观,知道自己孩子在校所取得的成果,这样还有利于老师和家长间的密切联系,减少老师与家长间的隔阂,形成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

2、举办讲座研讨,更新家长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效果,可很多时候,由于家校观念差距大,导致学校与家长之间不仅没有形成合力,反而各成阻力。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为家长开班讲座,从而更新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育儿水平。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和家长就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一些课题研讨,例如“如何平衡学习与手机游戏”“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应对高年级孩子的叛逆情绪”等。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共同探讨,更能促进家校合育的成功。

(三)利用电子手段,及时有效沟通。

如今,qq、微信等社交软件的普及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联络方式。除此之外,家校互动短信平台,也使得家长和老师间的沟通更为便捷、畅通。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便捷手段,及时有效的与家长沟通,不仅可以分享孩子在校的一些学习、活动,更可以设置一些亲子教育栏目等定期推送,分享教育经验,拉近家长与学校的距离。

总之, 家校合育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的有效办法,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是家校合育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应该在家校合育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由学校引领家庭、由教师指导家长,吸引更多的家长关心并参与到学校教育工作中来,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