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芮佳佳)
发表日期:2018/11/30 17:24:07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929位读者读过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摘要:小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配合。虽然大家都知道家校联合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配合度依旧不够还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家校联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联合
一、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要性
家校联合教育是指通过建立家庭与学校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加强两者之间交流、互动,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使两者之间有效配合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教育合作方式。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把加强家校合作放在教育改革的重要位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各有其特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如果忽视家庭教育的影响,离开了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必然因孤军作战而难以奏效:家庭教育如果与学校教育方向不一致,就会使学生不知所措,家庭教育也将举步维艰。因此,加强家校合作,让彼此互补。
二、家校联合教育存在主要的问题及现状
这里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学生三方面因素。现今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作用缺乏全面认识,而忽视甚至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差,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和思想意识方面
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自我管理能力差,活泼,好动,爱玩,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喜欢动来动去,手上也闲不住,喜欢玩玩橡皮,尺子等,写作业时喜欢和同桌甚至前后的同学讲话,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间表现为爱打闹,喜欢奔跑,安全意识薄弱,一旦疯起来忘记老师的话,经常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存在安全隐患。在卫生方面,班级卫生总是不能令人满意,班级经常集体大扫除,但是问题是刚刚打扫的地面过一会又脏了,学生打扫卫生很有热情,但是在维护上面不到位。例如,班级的学生存在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绞完笔的灰尘没有及时倒掉,孩子经常会不小心把垃圾碰到地上,不知道打扫干净;手工课上学生剪完的纸屑不能及时清理干净,随手扔在地上导致班级里地面杂乱不堪;部分孩子倒垃圾时总是粗心大意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外面,有的看见了视而不见,总是要老师一再提醒。
2、班级学生数量多,在思想上,行为上差异性强,需要统一管理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好,而有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有的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能严格要求自己,而有的学生这方面能力较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适当地、自主地发展,使每一个学生个性真正得到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3、传统的管理方法过于陈旧,灵活性不强
班级管理方法陈旧,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担负着多种责任,在班级管理中具有较大的权威,班主任对学生在无形中施以压力,约束了学生。有的班主任对学生说教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不利于孩子成长,部分父母外出打工,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让学校教育变的困难,家庭与学校不能及时有效沟通,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另外家长素养滞后,言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有的家长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个体发展乃至班级班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5、家长的认识错位,观念陈旧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上的满足,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教育责任都应该由学校承担,对自身角色有推脱或回避的倾向,把教师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依赖者,忽视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许多家长很少主动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的表现如何,就算交流也只是问问最近的学习成绩情况,很少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一方面,然后就把所有责任放到老师身上,让老师好好管自己的孩子,把老师完全理解成传道授业解惑者。
6、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内容零散,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开家长会,但这种形式传统而陈旧,实质上在其期间学校并没有主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和家长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简单的向家长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讲讲学校一个学期的活动安排、教学安排、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家长成为忠实的听众聆听学校精彩绝伦的“演讲”,更重要的是学校只会表扬优异学生的稳定成绩以及进步学生的突出表现,完全忽视了一些后进生的家长感受,所以氛围极为尴尬,使得家长会成了关于学校的座谈会以及优秀学生的表彰会。更谈不上家长会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学校意见以及对孩子表现的疑惑,更没有专业教师进行解答,以及没有家长们针对孩子成长之间的一些讨论。
7、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缺乏协调合作
现代家长的文化水平比上一年代父母的普遍较高,但或许受上一代人教育子女的影响,在教育自己儿女的时候多少带点自己孩提时候被受教的想法,所以对儿童的发展规律、科学育儿方面了解的并不多。一般是孩子真的在学校出现问题,然后学校通知,才会出现家长询问其情况。学校尚未开展相关的培训机构来引导父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缺乏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在社会层面上,政府未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资金支持,使家长与学校教育机构联系起来,形成强有力的合力。
三、完善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家校联合存在的问题,家长应该改变以往观念,不再单方面认为教育孩子主要靠学校;而且学校这一块也需要建立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多向联合,改变以前的那种随意的、单一的联系,通过灵活、有效的家校联合新途径共同教育孩子。
1、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作为班集体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级文化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好的班级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一个人成长。所以打造班级文化尤为重要。
2 、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能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有利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合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打造班级图书角时,我和全班同学一起布置图书角,在一起剪剪贴贴,鼓励学生把家里的盆栽带来装饰图书角,另外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壮大自己班级的图书角,并鼓励学生捐献自己家里的书籍,不断充实班级图书角,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每一位学生轻松优雅的找寻自己的书籍,在书籍的海洋里畅游。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爱上生活。在教学中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把课本知识巧妙地搬到大自然,有一节课的内容是春天,我就带着孩子一起在校园寻找春天,在乡间的小路上寻找春天,在乐趣中学习,类似的活动很多,学生在丰富的班级活动中找到快乐与自信。
3、打造精神共同体
建立民主班级,在这个班级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永远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和智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引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大家一起分析并且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将任务完成的非常精彩,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4、加强立法,强化责任,重视并发展亲职教育
目前,亲职教育在国内外许多国家都得到重视和发展,而在中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我国应该吸取有效的国际经验,不断完善并改进。我们可以向英国政府学习通过法律手段来确立家长的教育责任,也就是说从源头上改变一些家长对家庭教育能力的认识,逐步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知水平,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学校可以聘请具有行业资格认定的专业人员定期的给家长提供免费教育培训课程,加深对教育认知水平。学校在每周特定的时间开展各项亲子活动,由专业教师组织并鼓励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对表现不错的家庭给予小奖励。
5、建立家校共管制度
学校应联合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和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并将工作落到实处,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监督学校的教学运营,同时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这样才能让家长走进学校,理解学校的教育规划,认同教师的教育理念,从心理上接受家校合作。家长代表由各个班级的家长选举产生,选举方式多样,反正要在家长中有一定的“声望”,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具有模范带头作用。平日里可以互相走动走动,把自家孩子的积极表现以及异常举动告诉家长们,相互交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好的发展进行总结。这种桥梁作用,既能够协调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又能解决一些矛盾冲突,帮助学校组织各项互动活动,更好地促进家校合作。
6、丰富家校互动方式
因地制宜,提升家校互动合作的层次,发掘更加丰富多彩的家校互动活动。首先要保持传统的家校互动联系方式,老师一定要抽时间进行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以及生活的处理能力,通过与家长沟通真真切切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在这期间,老师态度要和蔼真诚才能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还需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近期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表扬学习成绩进步快以及在其他方面表现好的学生,反正防止单一的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表彰。还要讲述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必要性,让家长了解和理解学校的举措。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发言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提出疑问,然后请专业老师进行解答,也可以让家长们自由讨论提出意见,然后综合以上提出更好的方案,这样使家校合作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设立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学校,坐进课堂,近距离观察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发挥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间。
7、加强家校合作,增进交流沟通
首先教师要讲究沟通艺术,传统的家校沟通,主要是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与家长进行的沟通。交流的内容通常用“你要怎样”,“你应该怎样”的句式。这样并没有真正的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有些家长从来不愿意到学校里来,这与我们教师的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家长来了后,教师当着家长的面训斥学生,弄得家长非常尴尬,于是就变成教师训家长,家长训学生。有的教师不仅训斥学生,还会训斥家长。这样一来,家长再也不愿意到学校里来,家校就不能有效沟通了。学校与家庭要及时有效地沟通,发挥沟通的作用,形成家校合力。作为教师,尤其要讲究沟通的艺术,巧妙地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要秉承互相尊重,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原则,与家长沟通中语言要亲切、自然、大方、简练,教师需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不同的策略,为各个家庭量身定做不同的策略。这样才能在家校合作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如:对“溺爱型”家长要重说服,让家长意识到过度溺爱的危害;对“放纵型”家长要重事实引导,让家长意识孩子过于放纵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打骂型”家长要重劝告,引导家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教育孩子,杜绝用武力解决问题;对后进生家长要多鼓励等,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取得联系,例如组织家长学校,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研究教育经验只有家校间有效沟通了,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四、结语
总之,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凝结着家长、学校、社会方方面面的心血与汗水,需要家长与学校、教师的配合与努力。通过推进家校联合教育,使得学校、家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共同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7).
[2]王玉华.家校联合共施阳光[J].教育研究,2005(1).
[3]席春玲.家校合作理论研究评述[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4).
[4]范先佐,郭清扬,赵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农村教育点的建设[J].教育研究,2011(9).
[5]金宏.家校联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6]吴重涵,张俊,王梅雾.家长参与的力量——家庭资本、家园校合作与儿童成长[J].2014(3).
[7]薛琼.基于“家校互动联合”管理实施的研究[J].教师论坛,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