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日月明》教学反思——芮佳佳
发表日期:2019/1/9 17:10:5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673位读者读过
《日月明》教学反思
江宁中心小学 芮佳佳
《日月明》这一课,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这篇短短的韵文,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让人隐约感受到中国人造字的智慧。本节课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比较多,但是这些生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属于会意字。因此,在教学时我也紧扣这一主题,避免生硬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下,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到会意字的特点,进而识记生字,提高识字效率。
本节课在设计时,我的想法是:要充分利用课文中揭示会意字特点的韵文,反复读文中识字,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本节课的重点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记住这些生字呢?我想利用会意字的特点,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记字的方法,并且说说对字的理解,也许会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导入时,我先出示“日”“月”的图画,并伴随发光的效果,使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让他们直观的感受到这两物会发亮发光,带给大地光明,然后顺势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特点,有了前面的图片感知,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而后,我出示“明”这个字,学生也马上能反应过来,有的说“日”很亮,“月”也很亮,“明”就更亮了。从孩子们的回答中,我知道,他们已经感知到了“明”的意思,初步领略到了此类汉字表意的特点,然后我顺势告诉孩子们,这样的字就称为会意字。紧接着我出示古代的男人在田里劳作的图片,让孩子明白在田里干活花力气就是“男”,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后面两个会意字“尖”和“尘”我放手让孩子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并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会意字帽子上台表演,学生学习兴趣浓,整节课推向高潮,这样,我想比一上课就跟孩子们说,“今天要学习会意字”的方式更加自然。
教学生字时,我还会直接出示生字,再说说意思,其实就是引导学生从字的构成上感知字义,如果没有前面游戏环节做铺垫,学生也许不会主动去观察字的构成。这样,游戏环节的设置也就起到了作用,成为了“扶”和“放”的过渡桥梁,而且学生识字的自主能动性也能体现的更加明显。
当然本节课不足之处在于整节课内容安排过多,导致后面教学生字时时间不够,希望在自己教学上还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