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有感“慢”孩子(周玮)

发表日期:2018/10/19 10:40:0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675位读者读过

                                                                                有感“慢”孩子

        都说老师是园丁,那么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他们花期不同,有的春风乍来,稍一施肥,便能灿烂绽放,有的则需要一再滋润,耐心等待,不要看着他迟迟没有动静就着急催促,带着一颗宽容的为师之心陪伴他们慢慢长大,直到他们倾吐出自己弥久的芬芳。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宣扬并践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座下七十二贤、孔门十哲个性各异,有行事果敢的,也有慢条斯理的,圣人对弟子一视同仁。而今天,身处教育一线的我们却很容易把孩子“加工”成流水线上的产品,恨不得把他们一个个注入“快准对”的模子,对于反应慢一些、消化弱一点的孩子总是缺乏耐心。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当中肯定有接受能力差、消化知识慢的,这些不正是需要老师引导提领的对象吗?很多时候,慢只是老师们看到的一个放大面,我们忽略了孩子们其他的优点和内心的想法,只有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才能找到症结,后面的“对症施药”才有推进的可能。同样是“慢孩子”,也许他们的行为表征差不多,但内因不同,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变通:智力愚钝者可以以勤补拙,假以恰当的训练一定会有所进步;而性格憨慢的孩子在处理问题时能慢条斯理本来就是难得可贵的,适时的鼓励和有效的督管会让他们变得更优秀。

        没有与生俱来的好孩子,好孩子都是被我们欣赏出来、赞美出来的,反观我们个人的生活,对自己的孩子我们总能充满耐心,当他蹒跚学步时,我们不厌其法地弯着腰,笑眯眯地告诉他:“宝贝,你慢慢来。”而对班上的孩子,摆出来的首先都是要求——你要做得对,你要做得快。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一味的指责而不去找改善问题的切口,当指责代替了引导,教育就变成了吃力的工作。多给“慢孩子”一点时间,多向他们投去欣赏的目光和激励的眼神,也许他们就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润,像雨后春笋一般层层拔节,向你展示出蓬勃惊人的生命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