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爱的教育》读后感(程杰)
发表日期:2019/1/18 16:45:11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程杰 有782位读者读过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自11月19日拿到这本书起,至今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终于把这本厚厚的《爱的教育》读完了。
实际上在差不多十年前,我还是个初中生时就已经不止一遍的读过这本书,那时的我并不太清楚这本书究竟想要表达些什么(或许现在的我也无法理解),但是我也可以感受到那字里行间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作者笔下的人物或哭、或笑,激起心中一阵阵情感的波澜。
时隔十年,再次翻阅此书,我依然感到十分的感动,但已经身为一位教师的我,更多的是看到了其中所蕴含的一些教育意义,对学生的,更是对我的。其中《我们的先生》一篇中,配巴尼先生的一段话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你们是我的儿子,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我一个都不愿意责罚你们,请将你们的真心给我看看!”这段话给我很深的震撼,身为教师的我们确实总是在说我爱我的学生,我爱他们中的每一个,可事实是这样吗?
去年是我成为教师的第一年,接手了四年级5班和6班的数学,初为人师的兴奋感很快就被各种问题给打败了。其中,班里有一个小男生,他成绩不错但上课从不愿开口回答问题;还有一个学生,他平日里愿意帮助老师做一些事情,但总是不完成作业;还有一个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小姑娘,但总是会打她的同桌;还有……诸如此类的问题真是层出不穷,但是我愿意去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心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坚信像书中说的那样: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我们是孩子成长的引领者,只要我们用心,细心的去呵护这些小苗,他们一定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风景。
这时,有人或许会说:“你做到了啊,你做到了爱每一位学生啊!”但实际上,我没有做到。这学期,我会在给学生多次讲同一道题,他还不会时,大动肝火;会在学生犯错时,对他冷眼相对;甚至对于一些成绩垫底的同学,产生一种放任自流的心态。我感觉到自己的心态、行为正在发生变化,一种我非常不希望看到的变化,我虽然也想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但是我知道,我心中早就有所“偏爱”,那些乖巧、听话、懂事、成绩优异的学生感觉就像是天生戴上了“美颜滤镜”之后才出现在我的面前一样,我把更多的爱分给了他们,我似乎丧失了自己的初心。
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震荡,就像一个丑陋的人见到了一个美貌的女子,一方面羡慕,一方面感到难堪。我的爱有些“虚伪”,是有“代价的”,可是身为老师,对于每位学生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是“平等的”。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又伟大的力量,是除了母爱之外,世界上又一伟大的爱。这种爱应是无私的。师爱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巨大的内动力,去自觉地、主动地沿着老师指出的方向迈出。只有当教师给学生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亲近感、信任感、期望感,学生才会对老师产生依恋仰慕的心理,才能向教师敞开内心世界,我们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
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对教师说过一句名言:“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内容值得我深思,我现在渐渐从“后进生”身上找不出可赞扬、可夸奖的理由,渐渐丧失了对他们的“爱”,问题究竟是在他们身上,还是在我身上呢?或许这是我现在急需改正的问题;也或许这是身为教师的我需要一生去思考的问题。
我很高兴又重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这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停下来审视一下我的内心,修正我“走错的路”,找回差点“遗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