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花,需用爱浇灌 ——读《爱的教育》有感(汪秀琴)
发表日期:2019/1/21 11:12:17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672位读者读过
花,需用爱浇灌
——读《爱的教育》有感
《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耗时十年完成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版让他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这样一本日记体的小说记述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一学年的生活,其中既包括了他在学校里老师们对他的教育故事,也包括了家庭中他的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启发他教育他的文章。
《爱的教育》这本书虽说是儿童读物,但是对于各类教育工作者来说,却也是一本不可不读的著作。这本书中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没有完美的修饰,通篇都是以平淡质朴、简单通俗的语言叙述,往往这样的平淡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更能将其中隐藏的教育意义深入人心。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是人受教育的三大重要环境,每个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作为一名小学一年级老师兼班主任,个人认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一、家庭教育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父母给“我”写的信,每一篇都在教“我”如何为人处事,这些信中并不完全是言论的说教,而是在言传中掺杂着他们自身的事例,从而真正达到对“我”言传身教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很特别,这是父母在用他们认为对“我”的教育大有裨益的方式中摸索寻找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反观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家长们,大多都能和书中安利柯的父母一样对孩子尽到最大的教育责任,但是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和老师,将自己划在教育责任范围以外的家长也是常有的。作为老师,我们确实应该体谅部分孩子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但是每天工作结束回到家后,这些家长也理应担当起对孩子进行为人处事教育的责任。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老师,父母的教育将会伴随孩子一生,但是这样的道理并非所有家长都能明白。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又一重要来源,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教育工作者,我的教育经验是匮乏的,但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意义却是深刻的。其中作者对“我”的先生们描写的部分很多,在“我的女先生”中描写到:先生不会忘记自己所教过的学生,无论在几年以前,只要是她教过的总还记得起姓名。这样的本事想必并非人人都能做到,这样的“先生”是真心在爱着孩子们,同样她的学生们也会真心记着她。我上一届带过的学生们,在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以后,都很自豪地给我发微信告诉我她们的成绩,还会给我发语音说老师我会继续努力的。每当这种时候我就会想起《爱的教育》里的这样一段话“啊!亲爱的先生!我怎能忘记你呢?我成了大人,一定还记得先生,会到学校里来拜望你的。”真正用爱浇灌出的花朵,定会有一颗常怀感恩的心,被感恩被铭记是作为老师最幸福的事。
作为老师,我们常常会因为学生的吵闹调皮生气,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们,正是不懂事的年纪,也常常做出让老师们头疼的事来。书中也有这样一位教导一年级小孩的女先生,“先生代小孩们的母亲替他们整顿衣装;他们手指受了伤,替他们裹绷带;帽子落了,替他们拾起;留心不让他们拿错外套;用尽了心不让他们吵闹。女先生可真辛苦啊!”读到此,这桩桩件件女先生替孩子们做的事情不正是我们一年级的老师们常常做的事情吗?夏天担心他们贪玩汗湿了衣裳,冬天下雪担心着他们的鞋袜是否湿透,生了病的孩子带药来了学校我们还得照看着他们吃药。女先生对孩子们的照顾仿佛映射着我们的日常。但是书中女先生的某些行为却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办法做到的,“先生有时受不住小孩的胡闹,不觉举起手来,终于用牙齿咬住了自己的指,把气忍住了。她发了怒以后,非常后悔,要去抱慰方才骂过的小孩。”每当看见他们调皮,我就忍不住地对他们发脾气,冲他们大吼大叫。虽然事后我也会后悔,但是我很少用实际行动去表达自己的悔意,更不用说去抱慰骂过吼过的孩子。相信像我这样的老师不在少数,鲜有老师会在发过脾气之后向学生道歉,因为大家心里端着老师端着班主任的架子,认为我就应该有这样的威严。这样的女先生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启发,我们要想教育好学生,必得以身作则,都说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一个对人温柔的老师,她的学生必定是温柔的,时常大吼大叫的老师,她的学生大多也是暴躁易怒的。一年级的孩子们都有“向师性”,这个时候也大多是能听进去道理的年纪,我们何不妨适当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对偶尔调皮的他们宽容一些,拥抱的力量往往大于斥责的力量,因为在孩子们的眼里,拥抱远比斥责更像是对他们的“爱”。
学校教育如何才算好?由古至今没有一个真正的答案。译者夏丐尊说“学校教育就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就像《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原名《考莱》一样,在意大利语是“心”的意思,“情”和“爱”的繁体中都有“心”,“心”大概也就是情和爱的真谛了,我猜想,这可能就是译者为何将之译为“爱的教育”吧。
很早以前就有人说过,教书育人就像园丁植树,之前我还不能理解其中的涵义,现在却懂了。教育需用心、用情、用爱,方能孕育出通知识、晓事理、懂感恩的花朵,若干年后,能看着他们有所作为,并能被他们记得一生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