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评《庐山的云雾》一课(刘娟)
发表日期:2018/4/13 14:42:27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娟 有896位读者读过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文质兼美、充满想象的课文。第一自然段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则表达了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留恋之情。本文运用总分总的结构,条理很清晰。下面我来谈一谈张艳老师的这节课。
张艳老师这节课目标还是比较清晰的,即通过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庐山云雾姿态万千、瞬息万变、奇幻美丽的特点,也注意到了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敢于示范。如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教师泛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并且教师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作为游客,在语言文字中去庐山游览一番,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这节课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一.问题宜整不宜碎。课堂问题应该简洁明了地反映本节课的重点。一节课应有一两个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教师可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围绕主问题和教学目标提出一些小问题,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张老师这节课问题提的太多太琐碎,导致重点问题不突出,学生没有能真的沉浸于思考中,学生的思考没有深度。
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交流、朗读,教师应该尽量少说。本节课教师说的太多,很多时候学生还没充分体会,教师就把体会说出来了,像在拽着学生往前走。
三.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也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既要关注课文写了什么,也要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本篇课文的二三自然段都是围绕所在段落的中心句写的,此处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如何写一段话的范例,课堂中就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练笔,这对于刚开始写作文的三年级孩子来说很有必要。但本节课中教师却只是点了一下这是中心句就结束了,错过了一个语言运用的训练点。
四.要重视朗读。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尤其是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这也是语文课堂语文味的重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本节课教师让学生读的太少,而且基本是齐读,个别读的几乎没有。
板书设计。板书不仅要美观,更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张老师本节课的板书略显凌乱,没有体现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