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爱的教育》读后感(凌晨)

发表日期:2019/2/27 15:56:3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凌晨 有726位读者读过

读《爱的教育》有感

当我拿到这本《爱的教育》的时候,我翻了翻介绍,咦,这不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书吗?于是我怀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开始看这本书,谁知道看着看着,便如很多人一样,被这本书所吸引所感动。《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作品,本书由主人公安利柯的视角,写了他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其父母为他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发人深省的小故事。“爱”贯穿在每一章节中,既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处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这本书一般被认为是儿童读物,但是我觉得也非常适合父母教师们去阅读,因为成年人的心往往更需要被洗涤。

这本书给我触动的地方很多,但是能打动人最深的,往往是因为我们在书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投射。其中在《我们的先生》这一章节,虽然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篇幅,却让我来回读了好几遍。我通过主人公因为换了新先生后种种的内心活动,换位思考了一下自己,把自己代入到文章中,仿佛我成了那个新来的先生。我回忆了我去年刚来宁小的时候,刚进现在这个班级当班主任时的情境,我的孩子们是不是也如安利柯一般,在心底各种打量我,拿我与之前的老师们做比较,甚至因为害怕我是不是过分严苛而内心忐忑不安呢?我当时有没有跟书中的新先生一般,用亲切的声音跟孩子们说:“我爱你们,请你们也喜欢我。请你们全班成为一家,给我慰藉,我荣耀......”这样真诚又充满爱的话语呢?

我开始反思自己。说真的,这一学期的班主任当下来,并不十分顺利,我带的这个班,学习成绩并不好,常规纪律更时常让我头疼。我甚至调侃我自己,从温柔的凌老师,几乎变成了面目可憎的“容嬷嬷”。有时候我在想,到底还缺了点什么呢,为什么孩子们的进步,难以让人满意呢?作为班主任,是我不够认真负责吗?直到我看完这本书才恍然大悟。是我太心急了,教育从来都不能是急功近利的,孩子们的成长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每个孩子的成长脚步都不一致。如果我一味的只看到让我满意的最高点,而忽略他们中的有些人,踮起脚尖才刚好摸到最低点,那他们的表现永远也无法令我满意。最近网络上十分流行的段子里说道:老师这个职业,就是每天带着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然而游一段时间吧,你会发现只有你一个人上岸了。然后你还得返回,一个一个去捞。有些昨天捞上来今天又掉下去你还得捞。在你喘息的时候,你会惊恐地发现:还有往回游的。读完之后,所有的老师们都会心一笑。这个网络段子其实描述的非常之准确。我们不应该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更不能眼睁睁看着个别孩子“溺水”,因为总有一些孩子们游的非常慢,有的甚至不会游,所以我们给他们设定游到彼岸的时间也应该不一样。老师之于学生的爱,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应该多点宽容和等待。

在读完这本书的后半学期里,我对班上的孩子们的态度多了几分耐心,我明知道有些男孩子心理年龄小,我为何要苛求他们一夜长成呢。这不,就在期末考试前,我收到一封特殊的“感谢信”,看到信上孩子稚嫩但是又充满了真情实感的笔迹,那一刻的满足是言语所形容不出的。这是个可爱又可怜的孩子,她的母亲在开学没多久的时候,在一场车祸中永远的离开了她。她本来就是个沉默寡言的孩子,这么小的年纪遭遇这么大的变故,她小小的内心是否能承受呢。但是我没有区别对待她,整个学期我没有单独问过她一次,我害怕提起她的伤心事。直到期末复习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师都发现她有点心不在焉,我怕影响她考试才单独问过她一次,其实开口也并不容易,我差点自己都掉眼泪,我问她是不是想妈妈了,她闪着泪光轻轻点头。我拉着她的手说,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爱你的人,除了你的 家人,还有同学们,我们老师,每个人都很关心你。然后放学的时候,我偷偷地往她口袋里塞了两个巧克力糖,悄悄地让她不要告诉别人。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这么一封差点让我看哭的感谢信。我忘不了她说这是她吃过最甜的糖,我是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她以后会好好学习,长大了会报答我。对我们老师而言,不过是几句关心的话语,几颗再普通不过的巧克力糖,对这个孩子来说,我们的安慰可能是黑夜中的一盏指路灯,或者冬日里久违的阳光。当了这么久的老师,也不是没被孩子们感动过,但唯独这次,我除了感动还多了一些使命感。我告诉自己以后不但要有责任心,耐心,更要多点细心和爱心。我要多用眼睛去看,多用心去感受,我想保护好每一颗稚嫩的童心。

 

如同《爱的教育》这本书里所写,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我们做老师的,更是要抱有一颗爱心,对 我的孩子们人多一点关心,多一份诚心。唯有爱,可以使人间疾苦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