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爱的教育》读后感(姚美青)

发表日期:2019/2/28 15:51:0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潘雪梅 有753位读者读过

机缘巧合,我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师范类的大学;更是机缘巧合,我进入了南京市江宁中心小学,担任了一名五年级的小学数学老师。

上课的时候,我希望把我所掌握的一切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奈何学生似乎总是不温不火,让我的一腔热血慢慢的静凉。是继续这样走下去?还是寻求突破,改变自己?在迷茫中,我读到了这本书,使得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和真谛。教育是目的,是在于让孩子不断的社会化,不断的自我提升,使得孩子将来进入社会可以立足,并通过自己的本领对社会发展进行推动。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爱,懂得爱,用自己满满的爱去感悟这个对他们来说陌生的社会,才能真正意义上懂得明善恶,断是非。这本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也真正使得看了书的我受益匪浅。

书中以一个十九世纪中期意大利四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形式,来展现出一个个陌生却生动的小故事。其中很多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我们的先生”这一节,同学们因为升到四年级换了新的老师而有些拘束,老师和以前的学生打完招呼后,一一注视每个学生,看到有同学面上生了红粒,就叫这孩子停止默写,仔细查看又询问他有没有发热;有的同学趁老师不注意玩洋娃娃,老师发现之后发现孩子俯下头准备受责备,可老师只是说下次不要再做这种事就不说了。

这是多么人性化的处理,教育本事在于教授,而非责罚。孩子做错了事知道错了,老师就不再责罚只是提醒,既保留了孩子的自尊,也让孩子知道主动认识错误是伟大的,一举两得。书中写到,老师说到他没有孩子,没有家属,母亲去年去世之后,他只剩自己一个人了。所以除了这些孩子他没有可爱的人,他爱这些孩子,一个惩罚也不愿意给他们。这些东西和中国古代孟子的理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谋而合。教育之法,古今中外虽有不通,但皆有共通之处。而经过老师的教育,文中写到,放学时候,那个玩洋娃娃的同学走到老师身旁,抖抖索索的先生饶了我这次。充分说明老师教育的成功,一个勇于担当的孩子,才是最强最有责任感的孩子,才是最值得骄傲的孩子。

“义侠的行为”和“卖炭者与绅士”这两篇使我受感触的是孩子内心那颗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人那份纯洁的灵魂。义侠的行为中,卡隆那种义侠一般的作风和胆识让人恋恋不忘;而卖炭者与绅士中,诺琵斯的父亲则是一个平易近人,知书达理的上层人士。义侠的行为中,克洛西被同学欺辱,不堪忍受而丢了一个墨水瓶却正巧砸在进门的先生身上,在先生发问的时候,卡隆却挺身而出想替克洛西拦下责任,幸好先生明辨是非,不但没有追究克洛西,还狠狠的骂了欺辱克洛西的同学,这份聪慧着实令人敬佩。卖炭者与绅士中,诺琵斯因为仗着自己父亲是绅士就辱骂同学的父亲,没想到父亲却让他向被辱骂的孩子道歉,并自己也想对方父亲道歉。道歉后绅士父亲向先生请求让自己的孩子和被自己孩子辱骂的小孩坐在一起。正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孩子之间的小摩擦会随着成长还烟消云散,而教育者要做的就是加以引导明辨是非。不要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也不要被权贵所折服。要不忘初心,做适当的引导,让孩子自己找到正确的道路才是我们教育者最值得骄傲的事。

当下中国正在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而全民奋斗,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指日可待。可不管我们的国家建设多么迅速,多么辉煌。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国家的安定和平。没有一个稳定的政局,任何的繁荣发展都是空中楼阁。“兵士”这一节,说的是在孩子们上课休息的时间,有一队军队从他们面前经过。其中,有一个跛了脚的兵士经过,因为走路姿势怪异被勿兰谛嘲笑。这时候,校长走了过来严肃的攫了勿兰谛的肩头,并且说道:“嘲笑在队伍中的兵士,好像辱骂缚着的人,真是可耻的事情!”确实,居安思危,不忘国防。这句话我们小时候都会说,可真正理解这个话的又有几人?国家的稳定离不开兵士的付出,在国家安定时,他们代表我们守卫在国家的各个角落,保卫着我们的安全;国家危难是,他们代表我们向敌人给予还击,用自己的生命换我们的和平。校长最后,命令大家在军队经过他们的时候,朝着军队中的意大利三色旗举行举手注目的敬礼。孩子们在校长的带领下,完成了这一举动,而后面跟着的老兵禁不住啧啧称赞。言传重于身教,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没想到100多年前的意大利老师却实实在在的给我们上了一课。试问,我们能不能做到见到五星红旗就行注目礼?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就像书里的校长一样,带领着孩子们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国旗无比尊敬。

当今我们国家也越来越强,国民的自豪感也越来越高。可我读到“少年爱国者”这篇文章的时候,却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情绪的涌动。在这篇文章里,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两年前被他的父母卖给了戏班子,受尽了虐待。终于,他逃了出来并坐上了回意大利的船,一路上因为瘦弱贫穷,周围的旅客施舍了点钱给他,他阴郁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幻想着用这点钱买点什么见他残忍的父母。可没想到那些给他钱的旅客却谈到了意大利的种种不好,并说意大利是愚笨、下等、强盗的国民。没想到那个十一岁的少年把刚才收的钱全部丢了出去砸向他们,并愤怒的说出了让我动容的话:“我不要那说我国坏话的人的东西。”是啊,这就是真正的贫贱不能移,真正的爱国者啊。纵然他只有十一岁,可他所发出的怒吼却让人觉得他伟大的像个战士。教育,就是让孩子的心灵有爱,对国家的爱,这种大爱才能让孩子们知道自己道德底线的所在,将来走上社会才会分辨自己的是非观。才能真正意义上纠正现在社会上较重的崇洋媚外之风。

《爱的教育》这本书,以爱为名,以日记为媒,用四年级孩子的口吻,阐述了对祖国,对家乡,对老师,对同学,对家庭,对朋友,对弱者,对周围所有的一切的爱。我们教育者,真是应该秉承这种爱的力量,将这些爱传递给我们教育的孩子,让他们怀着这份爱,感染身边的每个人。这本书之所以经久不衰,真是因为我们的世界不能没有爱,爱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我会用书上的方法,用爱和每个孩子交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还要加上一条,让孩子学会用爱相处,用爱交流,让爱存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