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爱的教育》读后感(沈凤)
发表日期:2019/2/28 15:53:0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潘雪梅 有1007位读者读过
用爱陪伴“小小的孩子们”
——《爱的教育》读后感
在学校领导的要求下,我开始读起这本《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的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也是由于这个原因,我硬着头皮把它读下去,书中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更没有那些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几句通俗易懂、亲切感人的话语却让人们感受到爱的伟大。四年级的学生安利柯用日记的方式讲述着父母与孩子间美好的爱、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之情、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所有的故事永远都离不开一个字——爱。读着读着我开始真正投入其中,仔细品味每一篇日记,整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安利柯的先生们。
因为自己是教师的缘故,所以读到安利柯与先生之间发生的故事总会细细品味。书中的先生们,不管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不管是严厉的还是宽松的,不管是年长的还是年轻的,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有十足的耐心和爱心。先生的一句问候:我们不再在一处了……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四年级的学生完全能够感受的老师对他的关爱。所以“爱”不是惊天动的行为事迹,就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句发自内心的问候,一个真情流露的眼神,学生足以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书中“二十七日 我的女教师”结尾安利柯说道:她一向像母亲样地爱待我,这样的好先生,叫我怎么能忘记呀!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说实话,我真的很难做到对待自己的学生犹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所以读到此处,我的心被深深触动。再重新细读了这篇日记,安利柯这样描述自己的这位先生“我们的书法上有恶癖,她就很担心;试验委员考问我们的时候,她担心得几乎坐立不安;我们书写清楚的时候,她就真心欢喜……”这些真的是母亲般地对待学生,然而就是老师细微的动作表情,学生也能感受到那是真爱。我在反思自己,对待班级中的后进生,我更应该多一份关爱。想起班级中的徐同学,他让各科老师感到头疼,对他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他呵斥批评不奏效之后,我采取了“哄”的措施。在自家的孩子身上能够明显感受到很多时候耐心地“哄”远比呵斥效果好百倍,当然是在不违背底线的基础上。徐同学在我的态度转变之后,在我的英语课上立刻像换了个人一样,随后主动问老师问题了,再随后竟然认认真真地对待考试卷上的每一题了。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只怪学生,要经常反省自己对每位学生到底关爱多少。
也因为自己是女教师,所以对这本书中“十七日 女教师”的这篇日记印象特别深刻,其中有一句“她自己很快活,学生也被她教得很快活”发人深省。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小学教师,我深感自己的各方面不足,特别在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这方面。总是把孩子想象得太懂事太完美,不愿意看到他们犯错,哪知那就是小学生的天真,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是他们在慢慢成长。最近在给女儿读新绘本《小小的我》中这样写道:小小的我,好多事还做不好。但总有一天,我能学会。渐渐地、渐渐地,我能做得到。现在,我正在慢慢地学呢 ……其实我的学生还是那个“小小的我”,我真的应该换一种方式对待自己的学生。同时一定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将自己的坏心情带到课堂,很多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能够很快感知到老师的情绪。当自己很快乐地去上这节课时,你会发现学生们比你要快乐几倍。安利柯说自己女老师的声音像银球转滚,听上去和唱歌一样,为什么会有此感觉?我们知道老师的声音一定是最普通的音质,但是孩子觉得像是在唱歌,那是因为老师日常无形的关爱,举手投足间的温暖让孩子感受到了,所以老师的声音自然听上去就是那么地亲切舒服。安利柯的这位女老师回家去的时候,身上不论衣服或别的什么,都被小孩子们弄得乱七八糟,她仍是快快活活的,这种耐心我们真的需要去修炼。小学生的向师心理很强,他们中大部分学生都非常愿意亲近老师,这时候我们应该利用好最初的这些契机,更多地接近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不仅是老师还是朋友,而且是可爱的大朋友。有了跟学生间心与心交流,还怕学生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吗?还怕学生们不听自己的教诲吗?快乐是可以蔓延传染的,老师一个人的快乐可以感染大几十上百个孩子,这种一劳永逸的事情为什么不让它经常发生呢?每次进教室看到齐刷刷的五十几双眼睛期盼着自己的到来,期盼着自己带给他们精彩的一课,我有什么理由因为一两个孩子的小错误而去惩罚全班同学呢?我有什么理由因为自己不开心的事去影响全班孩子呢?所以,以后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将耐心与爱心牢记心中并付诸实践,时刻提醒自己:我面对的是小学生,正在学着慢慢成长的孩子!
读完《爱的教育》一书,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真的应该蹲下身子、放慢脚步、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温柔而耐心地陪学生一起走过成长的每一步,一起体验成长路上的每一种滋味。还有,成长需要时间,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也要给自己足够的耐心去等待这一过程,总有一天他们能做好很多事情,希望自己以后不要用老师的权威、老师的势力,去强迫学生服从一些事情,而是能够以平等的视角和学生进行交流。用爱陪伴“小小的孩子们”。同时也特别感谢领导们的良苦用心,让我们品味了这本平实又感人的教育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