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刘娟)
发表日期:2019/3/11 15:25:5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娟 有1009位读者读过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去年9月份,我4岁的女儿上幼儿园小班了,每晚回到家我总会问她在幼儿园里发生了哪些新鲜事儿,开始的几天,她都会边说边跳她所学到的新知识,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闭口不言了,在我的一再追问之下,她委屈地说:“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课间十分钟她们小组喂养的小乌龟总是看也看不腻,”听完后我哭笑不得。女儿说的是实话: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小小年纪的她就能感受到,我想一定还有更多的孩子也感觉到上课时间长,但是他们敢怒不敢言。女儿的这句话给我敲响了警钟:我要好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我们班的孩子感觉到上课的时间不长,要把我的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些,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一、新课导入,牢牢吸引住每位学生
新课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引入新课不但要有一定的艺术性,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引入新课要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这一课时,我用了《小猴子下山》这则寓言故事作为课文导入: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同学们听完都明白:“聪明”的猴子总想抓住更好的,所谓更好的就是眼前最想要的,最后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故事吸引住学生,也使他们理解问题变得有趣,化难为易。我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听得明白,还会嫌上课时间长吗?
二、善于评价,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有求知欲望,但因年龄小,学习不够刻苦,听课时间不能持久,精力不够集中。在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中的新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例如在讲授《负荆请罪》这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资料,预习课文,授课尾声时安排学生进行话剧表演,寓学于乐,收效甚好。让学生能够自主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当他们融入其中时,我又及时地予以指导,适时地予以评价,学生体验到学习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也能够将所学知识掌握牢固。
三、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
要最大限度地促使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到每个人,承认差异的客观性。教育不是要把每个学生培养到同样的层次,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实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发展。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小练笔,争取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有收获。
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究新知。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让他们感觉到“我”没有被老师忽略和轻视。“我”是课堂的主人,每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学习很快乐,也就不会产生上课时间长的厌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