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字有乾坤寻妙义?读有方法思良方(孟宪玮)

发表日期:2019/5/16 8:06:3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军 有762位读者读过

字有乾坤寻妙义 有方法思良方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低年段的语文有两个教学重点:朗读与识字。字词的学习是基础,本节课我力图扎实字词教学,促进语言内化。在教学中,重视字词教学,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词义;朗读是重点,在教学中我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下面我将这两部分进行反思

识字
识字部分我分为两大板块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

(一)集中识字

本环节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从归类识字到摘掉拼音再到组成词语,让识字教学有梯度。我运用到了以下几个方法

1) 归类识字

备课时发现这课的生字比较有规律,很适合渗透给孩子归类识字的方法,所以在初读后,设计了将生字按左右,上下,四点底,口字旁做了分类,引导孩子去注意到汉字的规律,我再总结孩子们只要咱么用心观察,记住字宝宝的特点,就很容易的能记住他们了”试图让孩子学会归类识字的方法。

2)游戏情境识字

本课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树叶上一个个生动的字宝宝,创设情境告诉学生,只有读准了才能帮助七星瓢虫吃掉蚜虫,字宝宝就会对你笑一笑。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随文识字

汉字中有很多合体字,是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合成的,就像孩子玩的积木,可以用搭积木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汉字,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关注合意,自在拼搭部首归类,举一反三形声搭配,自主识读。除此之外,我还用到熟字换部件识字,动作法识字,象形字读图法识字朗读法识字

1)会意识字

在课题导入时,就随文识字“棉”,我是这样教的:“棉,它长在棉树上,所以棉是?木字旁,果子成熟后,白白的棉花可以制成白白的毛巾。所以你瞧,右半部分上面是?白下面是巾”边说边让孩子和我一起写一写,由此引导学生明白偏旁部首,构字特点和字义的关系

2)同偏旁部首识字法

教学“姑娘”时我是这样做的:“姑娘是女孩子,所以姑娘两个字都是女字旁,看娘这个字单独读2声,但是和姑做了好朋友读轻声。这里,“娘”读轻声。拿板贴指生读 评价提醒鼻音轻声(指一位女生)姑娘请你读。对把第一个字读重一点,轻声就自然而然的出来啦,你再来,班里的小姑娘一起读”引导孩子注意姑娘是女字旁,再通过请班里的姑娘发言,形象生动直观的让孩子明白姑娘的意思,同时通过评价孩子的朗读引导孩子们发现,这两个字分开与合在一起不同读法一开始学生就能注意到拼音中有两个是要念轻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能念不好,但有了这么一个第一印象后,就方便了对轻声的指导朗读。由此建立了汉字音、形、意的关系

3)熟字换部件识字

在教学“匹”时说:“孩子们这个字是匹,把匹字里面的儿换成矢,她读医,我们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住了医”渗透熟字换部件的识字方法,通过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构字的规律,初步掌握构字特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4)动作法识字

有时候,动作演示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也能使他们记住字形。如:教学"吐"字时,让孩子们这样做:“孩子们,吐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个动作。吐~吐的再大点。吐~吐的出来的棉花白白的,哇,咱们小朋友也吐出来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刚刚咱们吐用到了(指自己嘴巴)所以你瞧,吐这个字用到了口字旁,右边土地的土表示她的读音。孩子们再一起读读句子”可总结为:有口才能吐。在不知不觉中,"吐"的音、形、义,学生都牢牢记住了。通过引导学生创设特定的环境,将特别的字形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学生以后运用这个生字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相应的情景,想起那形象的提示语言,一定不会把字写错了         

5)象形字读图法识字

针对低年级儿童的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引导儿童感受汉字的“象”趣味识记的时候,读图法识字是一大重点,一是读图想象汉字二是读图联想汉字。

例如,在教学“干”时读图联想汉字,我是这样设计的“你瞧,这就是树干,看看图再看看字,你发现了什么,你瞧这笔竖写的由只有听,就像是树干,你们也要像小树干一样坐的直直的挺挺的。干的另外一个读音,还可以读干。啄木鸟把树干里的害虫捉的干干净净,你瞧这句话就包含了干的两个读音,我们加上手势再来读一读”

又例如在教学”字时,可以让小朋友孩子们这个病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病字头的两点,就表示床的两个角,写的时候不要忘记.

6形声识字法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可以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儿童多感官体验汉字,让汉字的动起来。比如教学“瓢”,通过观看动画这样教:孩子们这个字读,仔细看,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瓢是什么意思吗?(看图,知道一个葫芦对切开,就是两个瓢。)瓢用来干什么的呢?(舀水)你看看七星瓢虫和瓢的样子,发现了什么?(都是圆圆的;长得很像)”难怪它左边票右边瓜啊。通过观看动画,字理的演变,知道部首表意,声旁表音。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

7)朗读法识字

识字教学中,有声像思维。在教小朋友学汉字的时候,要让孩子大声朗读,通过面部表情的变化和声音里的情感去体会汉字的特点,所以生字部分最后都落实到让孩子反复的读。

 

 

 

 


    总之,我认为低年段的识字写字教学点,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识字教学要关注汉字本身的趣味要从儿童出发,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感受汉字的构字智慧,让识字教学动起来、玩起来、想起来、读起来、写起来,培养儿童独立识字的能力。

朗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语文教学读是贯穿教学始终的。正是基于读的重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字中蕴涵的情感。决不通过说教来让学生理解。如果学生通过读不能解决的,我也只是提示,引导。然后再通过读去解决问题

上课伊始,在学生字谜猜出棉花后,我引导学生看图发现棉花像个美丽的小姑娘,再亲切地叫“棉花姑娘””的名字。从棉到棉花到棉花姑娘,通过这样的设计,力图让学生见到了一个个身穿白色衣群,楚楚动人的棉花姑娘,将学生情不自禁地带入到了这个童话故事中。

在课堂上,我还抓重点词进行朗读指导,如:第五段中的“惊奇”第六段中的“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使学生能够读得比较到位,同时,以读代讲,通过朗读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多种训练朗读的方式: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朗读……,每一次读都有明确的指向,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在教学课文中重点语句:“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通过请学生看图,体验蚜虫的可恶。通过谈感受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读中去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一些蚜虫的科学常识。

通过朗读我也听出学生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痛,有痒,有难受,而对于这些不同的体会,我都给予肯定,为接下来学生体会棉花姑娘急切获得健康的心情埋伏笔。对于朗读不到位的部分,我请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的方法来解决以此增加学生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感觉这样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一种能力。

在指导学生读好棉花姑娘的请求语气时,我让学生就把自己当作棉花姑娘,让他切身感受到棉花姑娘急切求助和痛苦的心情,从而能够更到位地读出棉花姑娘请求的预期。然后通过提示语进行引读,扩大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感觉去读,会有不同的效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

而在指导燕子、啄木鸟话时,分两个层次,先读懂话中的意思,再想想用什么感情读。另外,由于本课的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加上一年级孩子又非常爱表现,所以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时,我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情景,在口语交际中有效地指导朗读,使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课后反思

课后,通过和听课老师的交流探讨,我对本课有了以下几点新认识:
(一)增加说话训练

为了节约时间,说话训练我并没有注重,总结概括的部分是我在引导孩子说,杜主任提出其实可以多给一些孩子训练说话的机会。

视导课结束后我复盘思考,可以增加以下三点训练点:第一次是是初读课文后,让学生用上“棉花姑娘(),()、()和()来了,但是(),最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次是在学生再读课文之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棉花姑娘请了谁、谁和谁帮自己捉害虫。第三次是在细读二到四小节之后,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说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什么不能帮助棉花姑娘,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本领。

视导课后我在他班又试教了一次,加入这些训练,我感悟到:我们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而是通过本文教学丰富儿童的积累。我们可以从句式、表达方法、词语等角度切入进行拓展,丰富儿童的积累。但积累和拓展要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儿童与生活的链接,要结合文本的理解和儿童的阅读体验


(二)给孩子思考的时间,等等那些反应慢的孩子
   课前在设计本堂课时,我意识到可能课堂容量有些大,环节设计有些多,又考虑到孩子们之前也有预习过,我把孩子们自己读书的时间缩短了,回答问题时也没有留充足的时间,给反应比较慢的孩子过多的思考时间,聪明的小朋友可以立即反应过来,但是接受能力较慢的小朋友,或许并不能学有所得。

一堂课上下来,我意识到,容量过大会让我有些教学环节显得仓促,好的课堂应该要有所舍弃,有所侧重。想面面俱到也许会“面面不到”今后要舍得做减法


(三)别让孩子一起回答

有些时候,一些我自认为简单的问题,会让孩子一起回答,没有给接受比较慢的孩子过多的时间,这也是以后我需要多加注意的问题。

(四)当学生走到了的前面

另外,这堂课孩子们也有让我意外和惊喜的地方,今天在教学一字,我设计让孩子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我本想孩子们一定会用加一加的方法然后我再为孩子总结:别人就是另外一个人,难怪啊,别字的左边是个另没想到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出了别在古时候的意思,令我意想不到。

平时我会从《汉字的故事》等书上引导孩子去探索汉字的前世今生,孩子们对汉字起源很感兴趣,有时会主动问我那她的古文字是怎么样呢,而今天我很高兴的看到她在课前预习时有了主动认识汉字的愿望,在家会主动和妈妈查一查汉字的象形。原来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有自主去探索汉子的起源的意识着实我意外惊喜。而后也有用加一加方法说的孩子,但是因为孩子们可能不认识“另”还是用口+力来说。

同时我也感叹,其实我们课前所有的预设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关注一些课本上的文字,想着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让学生学习,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无非是为了学生学有所得。而我有时却忽略了这一点,真的有点低估我们的学生了,在课堂上我应该在更多的肯定这个孩子,同时也在教会其他孩子这样的自主识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