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江宁区乡村教育联盟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学习心得体会(王婧)

发表日期:2019/6/3 14:38:1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婧 有855位读者读过

江宁区乡村教育联盟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王婧

   5月28日,江宁区乡村教育联盟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在我校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倡导深度学习,提升乡村儿童学习力”,非常荣幸能够全程参与本次活动。来自江宁小学的王军老师的执教《走进李白》、来自丹阳学校的蒋文萍老师执教的《水》、来自汤山小学的毛云老师执教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以及特级教师刘冰执教的作文指导课《有目的,有步骤》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围绕中心,展开教学

    今天四节课的授课对象从二年级到五年级,包含了低、中、高三个不同的年段。面对不同年级甚至年段的学生,教师在课堂设计以及课堂语言上都会存在诸多的差别,但在教学设计中都有一个中心问题,整节课都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教学。如王军老师执教的《走近李白》,整节课围绕李白“诗仙”“游侠“酒仙”这三个头衔展开,让学生对李白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对他的诗歌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毛云老师所教授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一课的特点就是想象奇特,因此毛老师的整节课也紧紧围绕“想象”二字,每个学习片段都设计了开放的想象内容,如小太阳一节想象大家会对唱歌的太阳说什么,小月亮一节想象月亮白天与晚上的心理想法,想象月亮圆缺变化的样子,小水流一节想象水流动时会遇到什么事情,促使学生深入文本,在自我想象中感受课文情境的奇妙和文字之美,最后安排了结合文本整体想象仿写仿说的环节,活学活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特级教师刘冰老师的作文指导课紧紧围绕“写作应该有目的,有步骤”展开,先是引用《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两个小故事作“催化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写作要“有目的、有步骤”,然后分享了自己班学生的两篇作文,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就是在有目的,有步骤地讲故事,最后刘老师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大锅圈”的孩子们求学的故事,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动笔练习,做到有目的有步骤。

二、重视朗读,品味语文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执教阅读课的三位老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王军老师在学生朗读古诗时引导学生不拖音、有轻重音,将自己对李白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蒋文萍老师在教学中围绕“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这一句中心句,让学生先找关键词、谈感受,再通过朗读体会水的珍贵;毛云老师则结合关键词和语境,指导学生扮演小月亮小太阳,通过指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来。

三、联系生活,提高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待敌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授之以鱼”,更应该“授之以渔”。四位老师在课堂中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教学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王军老师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了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指导学生对于资料要要会筛选,另外王老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近大诗人李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可能给学生走进古诗词的大门提供更多更持久的动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蒋文萍老师在教学中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毛云老师每个学习片段都设计了开放的想象内容,如小太阳一节想象大家会对唱歌的太阳说什么,小月亮一节想象月亮白天与晚上的心理想法,想象月亮圆缺变化的样子,小水流一节想象水流动时会遇到什么事情,促使学生深入文本,在自我想象中感受课文情境的奇妙和文字之美,最后安排了结合文本整体想象仿写仿说的环节,活学活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同时被激活了。特级老师刘冰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则选择用学生最喜欢的故事作为媒介,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分割。

四节观摩课,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思想碰撞,朗朗读书声中语文味十足。四位老师的课都很精彩,给我带来了很多感触,让我更加认识到“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向老师们学习,认真研读教材,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作为老师,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的方法、技巧,让孩子们也能在我的引导下,体会语文的魅力,了解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