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教师发展 >>阅览文章

《走向融入式教科研》读后感 (谭耀芳)

发表日期:2019/6/27 15:13:0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潘雪梅 有530位读者读过

走向融入式教科研读后感

                        -------- 谭耀芳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当教师已经一年有余,一到学校就按部就班的在学校这个管理齿轮上不停运转,许多方面都来不及好好思考一下。所谓实践中出真知,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对这份事业也有一定的感知,教育首先是一份职业,这一年我觉得是适应期,工作流程大致明了于心。但这份事业又有其特殊性,这份事业是神圣的,你所打交道的是孩子,地域、家庭、基础、习惯、个性都各不相同,需要你去解惑、去管理,去引导,去塑造,最终让他们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这份事业也是奉献的事业,你要像蜜蜂在不停酿造,深埋于工作;还要像春蚕一样不停吐丝,要想有丝可吐,就要不断去提升自己,不断学习。最近才终于翻看《走向融入式教科研》,感觉受益匪浅。

书里汇集的都是工作经验丰富、在教育领域取得斐然成就的前辈们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不断总结和摸索出来的教育经验和观点。如陈海宁老师提出的四“细”。我觉得很好,你教育的是孩子,怎样对付他们,把他们管理好,真的不能小看。“慢进教室细观察,慢离教室勤回头,慢下结论先调查”,对于你的学生,你首先要了解。第一步就是要细观察,只在课堂的40分钟教学中了解到的只是他们的冰山一角,你是不会看到庐山真面目的,那最好的时机在课间。只有细观察,才能更好的管理他们。细谈心,注重与孩子的交谈方式,他提出了:夸奖孩子的话当众说;批评孩子的话私下说;鼓励孩子的话大声说;开导孩子的话慢慢说;要求学生的话循序渐进的说;言辞过激的话不要说;愤怒伤人的话不要说;不能兑现的话不要说。看了之后,我真的很有感触,在上课过程中,由于总是对某些学生的课堂举动习惯性的去当众批评,发现不仅对他药效不强,变得越来越猖狂,其他学生也受影响,老师的美好形象变少了,威严也渐渐减少,让我对所谓“师道尊严,怒吓制止”有了新的看法。现在的孩子,在课堂尚且如此,在家对这种“训教”说不定早就不管用了,所以要适时改变说教方式。当众批评不仅干扰了正常的学习过程,如果不起效果,其他某些同学还效仿,课堂会变得不专注。所以谈话很重要,要有方法,掌握了技巧,才能在交谈中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让教育结果呈螺旋状上升。当然还须要细关注,细指导,倾心育人。四个方面相结合,循序渐进,才能把一个班教好。

我还看了许怀珍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不免想到语文课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但真正为什么要合作学习,如何分组,如何操作,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朱永新先生说过:有效地课堂是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课堂,是平等交流合作的课堂。那么小组合作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知识共享,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可是如何组织,如何有序呢?如何让这一环节真正发挥他的功用?观摩经验丰富的老师,她们的课堂,高效有序,学生各个一站起来都滔滔不绝,语言组织能力极强,那样的学习氛围,师生都会感染,成绩不好才怪。可是到了自己的课堂,说是合作学习,有的课文都不熟悉,各做各的,有的还趁机说话。看了这篇,我明白了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你需要去指导,去关注,让学生们有共同的任务,明确的责任分工,开展积极的互助学习。

还看了罗怀刚老师提出的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教师职业不是表面的那样光鲜,教师事业效率高、节奏快,需要注重时间管理,需要时刻关注学生,如何在工作中体验幸福呢。我觉得还是与学生亦师亦友最好。孩子天真可爱,充满活力,随着铃声的节奏,他们一天天都在忙碌,适应的很好。有时大课间带孩子到操场时,看着他们来回奔跑锻炼,气喘吁吁,很是感动。而我整天喊锻炼,没一天坚持过。有时看他们一有机会就偷偷回头交头接耳,谈不完的话题;有时看他们没站相,一个人能原地转一转,也自得其乐;有时看到他们取得一定成绩,不免非常高兴;有时看到有些孩子业余学一专长,偶尔展示不免惊叹。这次写成长脚印时,我想到他们有些人平时的点点滴滴,真的很不容易,都是很可爱的孩子,其实在教育他们的同时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教育。要求孩子的同时,你自己也在成长。而且孩子多的地方活力也多,让你更有朝气,让你不免也有一颗童心,让你有更多审视自己的机会。

本书有好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需要做的就是既要在工作中丰富经验,也要进行学习进行理论提升。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