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19/9/27 16:19:01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张婷婷 有828位读者读过
21、槐乡五月
江宁小学 张婷婷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优美清雅隽永的散文。它不是一首诗,却有着诗一般的语言,它不是一则童话,却有着童话般的意境。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热情、好客、淳朴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3.品读课文重点语句,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花的多、美、香。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激趣生疑
1、板书课题,读题正音。
2、什么样的地方叫“槐乡”呢?槐乡的孩子有些什么特别的生活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
3.生自读课文,圈画出值得积累的词语。
4.生交流后出示:
挎 摆 拌 炒
小辫儿 篮儿 旋儿
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大大咧咧
白茫茫 白生生(颜色) 香喷喷 甜滋滋 (味道)
喜盈盈 傻乎乎(孩子)
这三组词还告诉我们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槐乡的槐花和槐乡孩子的,课文中是这样说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引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精读感悟
1、再次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要求:
(1)想一想槐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试着用一个字或词语概括,写在相应的句子旁。
(生交流感受)
2、“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课件出示)
(1)指名有感情地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相机板书:多)“白茫茫”是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
(2)还有哪些词语能读出槐花“多”的? 点红: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3)很多的山、洼、坡、岗聚集在一起,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就是———
生齐:山山洼洼,坡坡岗岗。
(4)能读好这两个词吗?指名读。
(5)齐读这句话,感受槐花“多”的特点。
3、课件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指名读,谁再来读读。
(2)读完了以后,你觉得这个句子写得怎么样?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相机板书:美)
(3)这么好的句子,谁来读一读,把句子读美。
4、多种方式读一、二两句。关注比喻词,什么似什么,什么像什么,什么如什么?
师生配合读,同桌互读,齐读(配乐)
过渡:多美多香的槐花啊,看!把谁吸引来了?
5、课件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1)现在老师当回魔法师——瞧:变变变(分行显示,文改诗)
(2)哪里能看出像小诗? 谁能读出诗的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
(3)男女生读,小姑娘们,你们就是勤劳的小蜜蜂,读。小小子们,该你们了。诗一般的语言带给我们诗一般的感受!让我们一起读。
过渡:槐花还带给你什么感受?(相机板书:香)吸引来蜜蜂和孩子们的槐花不仅美,还很香呢!
6、课件出示:中午……都浸在香海中了。
(1)哪些词让你读出了香味儿?齐读。
(2)这三个香为什么这么排,能不能换位置?为什么?
(3)你来读一读:感受一香比一香浓,分小组读。
(4)把它们放到句子里谁再来读一遍?
(5)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字,它不带香,却让人感觉香气四溢,是哪个字呢?(浸)
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7、五月,整个槐乡都浸到香海中了,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香味传递给每一个人,传递到每一个地方。
此刻,这香气萦绕在我们周围。我们的身泡在这—— ( “ 香海中” ) , 我们的心更是醉在这——(“香海中”),整个槐乡都浸在这—— ( “ 香海中”)
所以作者说———
出示: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8、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生字
1、出示:挎、摆、拌
2、指名读
3、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4、为什么都是提手旁?
5、这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6、师范写,生书空。
7、生写字,提醒坐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