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19/9/29 9:04:31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王婷 有986位读者读过
风来了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认识风的特点、种类及风来时发生的各种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享探究,把风吹时所引起的物象变化的景物用绘画语言来表现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丰富对风的联想,建立对风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观察、回忆和想象风中的情景,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情境,合作完成有情趣的风中事物形态。
活动准备:
所需材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师:课堂上老师制作一个简易的风车,让班里一个学生拿着风车沿着教室小跑。
师:是什么让风车转起来了?
生:风
师:真不错,真聪明。事实上,风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风、研究风、画风。
板书:课题 《风来了》
2感知探究
1) 初步感知风 ——听风
播放微风、大风、狂风的声音
师:同学们通过声音听出了风 那风是什么样子?有形状吗?有颜色吗?
生:没有。
师:你怎么知道风来了。我们一起找找风在哪里?
2、尝试探究
(1)学生欣赏生活中起风的图片
提问:有时候风会隐藏起他自己,想去哪就去哪?你能找到他吗?
探究结果:我们找到了风---——在物体被风吹时产生的变化。
(2)进一步探究物体在各种风中的不同变化。
师:在不同的风中,物体与其他平常的形状一样吗?(生:不一样),仔细观察以下的画面,认真体会在微风、大风、狂风中物体的形状变化。
学生欣赏图片并讨论
在微风中:
在大风中:
在狂风中:
交流结果,物体在风中与平常形状不一样,而且风越大,物体的变化越明显。
(3) 欣赏图片,探究各种物体形状在风中发生变化的方向性。
探究结果:风来了。风的方向是一致的。
教师示范: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下示范风中人物的绘画方法,将画好的人物剪贴在场景中。
3、创作练习
在小组所拿到的场景上,小组分工合作用勾线笔画出风中事物的形态,涂上颜色后剪贴在场景上。
4、评价展示
学生合作进行展示
5、欣赏动画风娃娃视频,教育小朋友要热爱保护森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