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克》教学设计二备(范婉妍)

发表日期:2019/9/30 13:32:40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姚梦丹 有662位读者读过

认识千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30页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1~4题以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常用的秤,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千克作单位称简单的物品有多重,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使学生体会认识千克是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在感受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常见的1千克实物有多少,感受1千克的轻重,初步形成单位质量千克的观念,积累数学活动和估计物体有多重的初步经验。

3、使学生在参与感知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具体的实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千克,建立单位质量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

了解1千克有多重和估测物体重多少千克。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每小组准备盘秤;袋装的1千克红枣、膨化食品(一袋)、1千克玉米粉、1千克食盐(两袋);散装的果冻、大苹果、橘子、番茄、萝卜、香蕉、小黄瓜等若干个(比1千克多一些),用塑料袋装好;3千克大米。

每小组准备小口袋若干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出示一袋红枣(1千克)和一袋膨化食品。

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包装大小差不多的两袋食品,这袋是红枣,这袋是膨化食品。小朋友猜一猜,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学生猜测)

2、引发兴趣。

(1)提问:小朋友都凭自己的经验猜了,那究竟哪袋重哪袋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根据回答板书:掂一掂)

这是个好办法,就请你来掂一掂吧!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哪袋重,哪袋轻。(红枣重、膨化食品轻)再请一个小朋友掂一掂,告诉大家你掂的结果。

(2)启发:根据你的经验,要知道轻重除了掂一掂,还有其它的方法吗?(根据回答板书:称一称)

说明:对啊,称一称不仅可以知道这两袋食品哪个重、哪个轻,还可以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重。那现在要请谁来帮忙呢?对了,就是用来称物体有多重的,它是我们比较轻重最好的帮手。

(3)认秤、称重:现在我们用秤称一称。这是盘秤,这上面的盘叫作托盘,(课件出示:托盘;学生齐读)它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有指针的圆盘是秤面刻度盘,(课件出示:秤面;学生齐读)是用来看有多重的。小朋友看好了怎样称的,结果有多重。

称红枣:请看,指针现在指着几?(0)(放上红枣)秤面上指针指着几啦,知道这是多重吗?(让学生说一说,如果不知道,则继续下面的教学)

引导:秤面上有0。托盘里没有物品,指针指着0;放上物品,指针就从0开始转动,表示有多重,这1表示1千克。小朋友看一看,从秤面上你看到些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有数字、指针,还有字母kg,再按顺序读一读秤面上的数)

说明:这1表示1千克,接着2表示——(2千克),还有(3千克、4千克)。这里的字母kg就是千克。

你知道这个盘秤最多可以称几千克的物品?你能在秤面上找到5千克吗?

提问:现在称红枣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板书:1千克;学生齐读,注意数字与单位间的停顿)

称膨化食品:这一袋有1千克吗?哪一袋重一些?

3、引入新课。

引入:同样大小的一袋食品,轻重却不同。要知道物体究竟有多重,可以用秤称一称。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如果在秤面上看到kg就表示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又叫公斤。(板书:公斤)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克。(板书课题)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一:掂一掂。

(1)学生示范。

引导:你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吗?那请两位小朋友来掂一掂这袋红枣,感觉一下1千克有多重。

你俩对1千克有感觉吗?再掂着这袋红枣,现在给你俩都加上一袋食盐,比1千克怎样了?拿掉这袋食盐再掂一掂,现在感觉到1千克了吗?

老师为你拿走这袋红枣,手里空了,还有感觉吗?再放上去,又感觉到1千克多重了吗?

(2)掂一掂。

每小组的小朋友都准备了1千克的物品:一袋玉米粉重1千克、一袋红枣重1千克、两袋食盐也是1千克。

请小组里的每个小朋友都像刚才那样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感受1千克到底有多重。可以左手掂一掂,右手掂一掂,放下后再拿起来掂一掂,用心去体验1千克。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指出:小朋友感觉到1千克有多重了吗?1千克就是小朋友掂的这两袋食盐这么重、一袋玉米粉这么重、一袋红枣这么重。

(3)拎一拎。

引导:小朋友已经对1千克有了初步体验,现在继续感受1千克的重。这次要学会先称再掂了。请看大口袋里有大米,请每个组长负责从里面称出1千克大米用小口袋装好;请其他小朋友看称得对不对,有不对的要及时指出来纠正。

交流:你们小组怎样称的?称出的大米有多重?

引导:现在大家就来拎一拎,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每人轮流拎一拎,可以先拎一拎,感觉有多重,放下后再拎一拎,用心体验手里1千克有多重。(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再体验。

引导: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呢?我们来称一称:拿几本数学书放在台秤托盘上称一称,称出大约1千克的数学书。每个小组都称一称。

数一数,几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再放在课桌上,看着称出的数学书在心里对自己说一说,几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请各小组汇报几本数学书大约重1千克。

现在把这几本数学书摞在一起,小组里每人轮流掂一掂,继续感觉一下1千克的重。

2、活动二:称一称。

(1)称书包。

提问:刚才两次称1千克都是怎样做的,从秤上哪里看出1千克的?

你能自己称一称你的书包大约重几千克吗?每个小组组长负责,先拿一个书包称一称,看看大约几千克。(小组称书包,交流称出的各大约几千克)

现在要让你的书包大约重2千克,想一想是要取出一些物品呢还是放进一些物品?再按照你的想法做一做,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

交流:你们书包是怎样称出2千克的?称2千克,秤上指针指在哪里?

(2)称大米。

现在每个小组把全部大米合并在原来一个口袋里。请小组里每人拎一拎、估一估,感觉口袋里大米比1千克重还是轻,估计有多重。(小组估计)

交流:你们小组的大米有多重?你们小组呢?那大家称一称,看看到底有多重。

交流:你们小组称出大米有多重?小组里每个小朋友轮流拎一拎3千克有多重。

3、回顾过程,加深体验。

提问:我们刚才认识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认识千克?我们在哪些活动中认识1千克有多重的?你现在对千克有哪些认识?

三、练习操作,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请看左边的一袋盐水鸭,你知道袋子里的盐水鸭有多重吗?哪里告诉你是1千克的?(课件突显:净含量1kg,说明就是1千克)这里的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呀?

介绍:净含量就是除去包装的材料,专门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

追问:这袋盐水鸭连袋的重比1千克重一些还是轻一些?为什么?(2)右边一袋大米的净含量是多少?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

你知道载重量是什么意思吗?

介绍:载重量是指能承受的最大重量,超过这个重量,就负担不了或会出现危险。

引导:请你说说这里的电梯和液压车的载重量各是多少?

在我们生活里,还有哪些用千克作单位的比较重的物品呢?(一袋水泥重50千克、爸爸的体重70千克、1头牛大约重500千克等等)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秤面填一填,再交流。

追问:中间的盘秤最多可以称几千克的物品?说这个西瓜有多重,为什么用大约4千克?(指针接近4)这个西瓜比4千克重一些还是轻一些?

让学生集体看图说一遍。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1)引导:现在把课桌里准备的水果、蔬菜取出来,看看有哪些,注意大苹果和小苹果的质量不同,不要混在一起。

如果要把不同的都称出1千克,你们小组想选哪几种水果或蔬菜来称一称?小组内讨论一下,至少选3种。组长把选上的放到课桌上,不选的放回课桌里。

(2)选好了吗?要求:现在开始称一称,称之前先在小组里估计每种水果或蔬菜1千克有几个,再称称看实际有几个,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把你们小组称的结果交流一下,好吗?

教师根据交流填数。

提问:为什么这种苹果1千克是5个,那种苹果1千克是8个?

说一说:几个什么是1千克。比如,8个小苹果重1千克;1千克什么水果或蔬菜有多少个。

除了水果和蔬菜,再选择一些物品称一称,同样先估计1千克有几个再来称一称。(1千克果冻、1千克鸡蛋)

(4)回顾拓展。

我们日常生活里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克?说说看。

日常生活中除了盘秤,你还见过哪些不同的秤呢?

现在请小朋友阅读你知道吗,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秤?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秤?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总结: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知道了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称一般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千克称作公斤。我们还知道了像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23个果冻大约重1千克,5个大苹果或8个小苹果大约重1千克等,知道这些1千克的物品,就能更好地了解1千克有多重。

数。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大家对重量单位千克有了初步认识,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八、课外实践活动(想想做做第6、7题)

1、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板书:          

认识千克

       掂一掂            

       称一称        1千克(kg)又叫1公斤

每日一练

三(1)班的小云体重是26千克,小芳比小云轻一些,小强比小云重一些。三人中的最重的是(        ),最轻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