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学校
发表日期:2019/9/30 17:44:0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郭琦琪 有1732位读者读过
2、《花的学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首节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儿童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皮活泼而具有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后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象的天空里自由飞翔起来。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
学情分析:
《花的学校》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诗文。一看题目——花的学校,就能勾起学生的兴趣:花也有属于自己的学校吗?花也有自己的学校哦!那群学生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掌握“假”这个多音字。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3.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一、预学。
1、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二、互学。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
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三、评学。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四、检测
1、比一比,组词。
裳( ) 碰( ) 课( )
棠( ) 湿( ) 棵( )
2、猜字谜。
(1)把“党”字中的“儿”换成另一个字,可以组成( )和( )字。
(2)一只狗从洞里跑出来,是( )字。
3、看看下面词语的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一群一群:( )、( )、( )、( )
哗啦啦:( )、( )、( )、( )
急急忙忙:( )、( )、( )、( )
4、你知道这些花穿什么颜色的衣裳吗?试着写一写、
( )的丁香花 ( )的月季花 ( )的玫瑰花
( )的鸡冠花 ( )的牵牛花 ( )的桔子花
第二课时
一、预学。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互学。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三、评学。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检测
读拼音,写词语。
luò xià huānɡ yě kǒu dí tiào wǔ
( ) ( ) ( ) ( )
kuánɡ huān fànɡ jià cāi chū shǒu bì
( ) ( ) ( ) ( )
2、选字组词。
(裳 棠) 海( )衣( ) (湿 碰 ) ( )撞 ( )润 潮( )
3、找出下面花朵中不是同一季节开花的一项,用“ x ”标出。
(1)桃花 杜鹃花 梅花 月季
(2)荷花 菊花 牡丹 向日葵
(3)桂花 牵牛花 芙蓉 百合
(4)腊梅 水仙 杜鹃 马蹄莲
4、按原文填空。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 )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 ),在竹林中吹着( )。 于是( )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 )跑出来,在绿草上( )、( )。
5、文中说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这符合实际吗?为什么?(不超过10个字)
2、“地下的学校”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6、对下列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A.比喻 B.比喻、拟人 C.拟人 D.夸张 )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蹈
花孩子: 在地下学校关了门做功课
急忙回家对妈妈扬起双臂 真可爱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这应该是我们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