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朵杏花 第 2 课时
发表日期:2019/3/8 19:17:0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蓉 有539位读者读过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课时
课 题 | 2.第一朵杏花 | 第 2 课时 | ||
本课 教学 目标 |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 |||
重点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
难点 |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 |||
教具 |
| |||
教学过程、方法、内容 | 复备 | |||
(一)导入 1. 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板书:竺可桢] 2. 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 自然段) 1. 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 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 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带点词的作用。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 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 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学习第6---15自然段) 1.师述: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读第一遍:自由轻声读,想想这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小孩子()地说:“刚才。”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同桌讨论,每一句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指名说说,归纳答案: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读第三遍:根据提示与读出语气,指导朗读。 (4)读第四遍: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点明中心(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