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2 第2课时
发表日期:2019/3/8 19:29:43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蓉 有566位读者读过
教 案 设 计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备课第 课时
课 题 | 练习2 | 第 2 课时 | ||
本课 教学 目标 | 1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2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 |||
重点 | 写好钢笔字,知道类似的半包围结构的字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来一些。 | |||
难点 | 熟记八个词语和诗歌《真知》。 | |||
教具 |
| |||
教学过程、方法、内容 | 复备 | |||
写好钢笔字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确练字的重点。 2、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启、戴、氛”三个字。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启、戴、氛”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3)示范书写“启“。提醒学生注意:写这三个字时,既要注意被包围的部分要略伸出外框些,又要注意字中的撇、斜钩或横斜钩要写得舒展些。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即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 (2)对于写得不够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练习。 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想怎样学习词语。 (2)请学生自主学习词语。 (3)指名汇报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再意义上的联系。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学习或做事不肯下功夫,深入钻研。 囫囵吞枣:把枣子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 浮光掠影:水面上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印象不深。 不甚了了:了了,了解,明白。不太了解,不太清楚。 天道酬勤:上天偏爱于勤奋的人们,付出的努力一定会得到回报。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到窍门。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真知》。 (1)出示诗歌内容,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理解诗句意思。 学生再读。思考:在你的印象中真知是什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获取真知呢?在小组内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4)指导学生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5)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能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背诵。 (6)课外拓展:课后搜集同样有关真知地诗句或名人名言等。 |
| |||
板书设计:
| 教后小记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