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第1课时

发表日期:2019/9/8 19:51:38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刘蓉 有1092位读者读过

凤凰母语 (2)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出品,仅供教学使用,请勿传播,侵权必究

                           

   

1 观潮

     

四年级

   

1课时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观潮》是编本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写景类散文,描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雄伟壮阔的景象。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及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了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又恢复平静的奇特、壮观。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在开篇便点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以“奇”作为主线,统领全文。作者先总的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然后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时间顺序,描写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壮观景象。潮来之前,江面风平浪静。作者通过“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等语句写出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从侧面突出了“奇”;潮来之时,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把潮水由远及近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织在一起描写,写出了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势不可挡的形状和气势,形象地再现了潮来时惊心动魄的场景,使我们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的赞叹;潮头过后,余波仍“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才恢复平静”,可见潮头虽去,气势犹在,依然是“奇”。

“奇”是文章的主线,是文章的脉络,也是教与学的脉络。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内的生字,认识绿线格内的12个生字,理解“笼罩”“逐渐”等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学习第一小节的写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学习第二小节,体会潮来之前江面的平静。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2.“观”的意思是?(看)“潮”指的是哪里的“潮”?(钱

塘江大潮)

3.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赞美的诗句。

出示,引读: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李白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

4.作者又是如何赞美钱塘江大潮的?文章中有一句话,你能找到吗?指读

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5.板书“天下奇观”在这里的“观”还是“看”的意思吗?

出示《新华字典》中对“观”的三种解释,请生选择。(看到的景象)那么奇观的意思就是?(奇特的景观)

6.究竟是何种景象能称为天下奇观,作者又是如何来写这天下奇观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 学习第一小节

1.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字词会读吗?指名分行读

海塘大堤 宽阔 笼罩

闷雷滚动  逐渐 犹如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

霎时  余波  漫天卷地

相机正音:闷(第一声) 崩(后鼻音) 震(前鼻音)

“笼罩”的意思是?(广泛的覆盖)“笼”还有一个读音,读作第二声,鸟笼的笼,那么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范写这个词

逐渐的意思是?找近义词(逐步 渐渐)关键笔画泛红 打开课文纸 临写一遍

3.把这些词语放入语句中,你会读吗?(指名一组开火车朗读)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3)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5)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6)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再看看这些语句,你有什么发现(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

4.再把语句带到文章中去看一看,哪些小节分别写了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后的景象?在作者的描写中,一定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画面,你能不能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分小节朗读)

5.那么第一小节又写了什么呢?课一开始,我们就已读过,现在我们再读读、品品,你觉得这样开头,好在哪里?生自读 交流 指导朗读

预设:

言简意赅,点明中心“天下奇观”,引出下文。

寥寥数语,却深入人心,让人能记住。

虽然简短,惜字如金,读来却感觉有力。

6.其实很多写景的文章,都喜欢用这样简短的开头,

如:出示《西湖》的开头,指读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我们知道课文接下来就描写了——(西湖的美景,为何它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再比如,我们高年级即将学习的一篇课文《黄果树瀑布》,出示开头,指读

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虽然我们没有读过课文,但我们能想到接下来作者一定会描写——(黄果树瀑布的样子,为何说它是大自然的杰作)

今后我们再写景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干净有力的开篇。齐读第一小节。

7.小结文章结构 指板书:作者开篇就点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接着他又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这一奇观,先写了——再写了——最后写了——通过这样的顺序就让我们看到了潮水的变化。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样的?用笔画下来。

2.潮来之前,江面是什么特点?(平静)从哪里能感受到?指导读好

3.再来看开头的第二节,除了写潮来前江面的平静,还写了些什么?

预设1写了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

引导:(1)这其实在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你能不能抓住这几个要素,再结合第一小节的内容,对课题进行扩充,说说文章具体写了一件什么事?(农历八月十八我们来到海宁市的盐官镇观看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

2)为什么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的好地方?(读一读书后的小资料思考 师介绍特殊的地理位置)

预设2写了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地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引导:这段人物活动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什么?(让读者感受到前来观看的人多;人们的心情很急切

预设3写了观看的位置“海塘大堤”

引导:正因为是站在海塘大堤上观看,所以整个江面一览无余,不仅如此远处的景物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也尽收眼底

4.短短的一小节,却包含了那么多信息,我们也感受到了潮来前江水的平静,引读,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海塘大堤,宽阔的——那么潮来时,潮退后又是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1、观  

潮来前    平静

天下奇观     潮来时

            潮退后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PPT课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