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圆舞曲》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19/10/17 9:06:46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吴苏悦 有1305位读者读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奏:竖笛《友谊圆舞曲》
2.动: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教学目标
1.学习用竖笛吹奏[前苏联]阿·哈恰图良《友谊圆舞曲》,学会吹奏#5。
2.通过“采集与分享”活动,增强收集信息、查找资料的能力,并且能在信息交流中了解一些有关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知识。
■教学重点
1.“高音孔”的开闭。
2.学会吹奏#5。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用亲切的音乐语言互致问候,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导入:投影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前苏联,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位置。介绍俄罗斯。
三、竖笛吹奏阿·哈恰图良《友谊圆舞曲》
1.分声部学唱旋律
2.学习吹奏
(1)做“无声”的手指练习,提示学生的同步性、协调性。
(2)试一试,吹一吹。找出学习有困难的地方。
学生讨论
(3)重点难点解决
“高音孔”的开闭,用左手拇指开闭。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会吹奏#5,进行反复练习。
(4)分乐句练习吹奏。
分乐句练习;
换气练习;
连奏。音量均衡,音色、音准和谐统一。
四、采集与分享: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
1.教师讲故事《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国民族音乐轰动维也纳金色大厅。
2.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情况。
3.分析判断指出“音乐桥”中相应的图片。
左半桥是:
(1)学堂乐歌的探索者
(2)中国民歌回荡在“金色大厅”
(3)《图兰朵》在中国的盛大演出
右半桥是:
(4)芭蕾舞剧在中国生根开花
(5)“三大男高音”声援北京“申奥”
(6)日本指挥家钟情《二泉映月》
五、总结本课,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