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教学设计
发表日期:2019/12/18 9:41:35 出处:南京市江宁区江宁中心小学 作者:吴苏悦 有1198位读者读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听一阵阵歌声》唱:《牧羊女》认:力度记号评: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
1、通过德国名歌《听一阵阵歌声》的欣赏,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动感,领略富有动感的二部轮唱音乐效果。
2、用舒展快乐的歌声表达牧羊姑娘的愉快心情。
3、认识四种力度标记,并尝试设计用它们处理歌曲,感知力度是在对比中形成的。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听一阵阵歌声》
初听:歌曲是什么节拍?留意到这里有几个声音在歌唱?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做一做简单的卡农练习,体验卡农音乐形式的动感。
二、歌唱教学《牧羊女》
1、初听歌曲,描绘一下这位牧羊姑娘的心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2、出示歌曲歌词,跟随音乐读一读。
歌曲有几个乐句?
3、用“lv”跟音乐模唱旋律。
有相似的乐句吗?它们出现在哪里?不同在哪里?试着唱一唱。
设计这三个乐句的律动,老师规定相同部分的动作,学生设计结尾部分的变化动作。
4、学唱第三乐句旋律。自由设计这个乐句的表演动作。
5、完整练习演唱歌曲。
三、 力度记号
1、游戏:找娃娃。老师运用力度不同的鼓点声引导学生找到藏在教室里的娃娃。
2、认识表示音量大小的四种力度标记。
3、听老师演唱《牧羊女》,把相应的力度标记填入合适的位置。
4、指导学生按照标记练习演唱歌曲。
四、成长的足迹
1、在歌曲《牧羊女》的旋律中找出已学会的音名并复习相应的柯达伊手势。
2、加上手势唱一唱整首歌曲的旋律。
3、指法练习,用较慢的速度吹奏。
五、课堂小结